中国光纤授时跨越2061公里,误差仅一粒芝麻宽 | 前沿动态

科技导报 2025-07-12 10:00
图片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5年第12期科技新闻-前沿动态
单纤双波长刷新千公里级地基授时极限


单纤双波长研究登上Chinese Optics Letters封面
(图片来源:Chinese Optics Letters
跨越2000 km还能把时差掐在几皮秒?这曾被不少计量专家视作“地面链路的天花板”。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张首刚、董瑞芳和刘涛团队用1根公共通信光纤、2束相邻波长的光脉冲,将这一极限再向前推进一大步——在2061 km现场链路上,把1 s稳定度做到了5.6 ps,授时误差再缩小数十个百分点
单根光纤是如何“跑”出皮秒级误差?相较传统的卫星和微波授时,光纤授时传播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且便于维护。过去的长距光纤授时多采用双纤同波长方案,但主要存在2个问题:上下行信号在不同纤芯中往返,背散射噪声无法抵消;10 MHz低载频又限制了码元速率,短期抖动难降到10 ps以下。
该研究选择在单根光纤上进行技术升级,可看作“划车道、提网速”。“划车道”即把上下行信号分配到C35(1549 nm)与C36(1548 nm)2条波道,像在单线铁路增设会车道,显著削弱同纤干扰和瑞利背散射噪声。“提网速”即把10 MHz的时钟倍频至125 MHz,再用数字锁相环精修相位,相当于把时钟“刷新率”提升1个量级,使短期抖动降到皮秒水平。
相较于国际上迄今主要停留在实验室光纤的演示,本次基于单纤双波长技术的公用通信网络实地测试,标志着中国在超长距高精度时间传递领域迈入工程化、可规模部署的新阶段,为未来全球时空基准体系重构奠定了关键技术优势。
若把5.6 ps换算成距离,光在真空中只能跑不到1.7 mm。也就是说,跨越秦岭和江汉平原的2061 km光路,其时间误差被压缩到一粒芝麻宽度。当时间可以被精确地“抓在手心”,一个更加稳固的时空基座正在成形——它既是未来量子互联网与深空探测的隐形脊梁,也让“精确到皮秒的中国时间”真正走出实验室。
(综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官网、Chinese Opt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Letters

精彩内容回顾

AI为药物研发赋能
吴善超:如何破局科技界作风学风乱象
托卡马克聚变装置的关键突破与展望
为什么说生态学是“美丽中国”的隐形设计师?
符淙斌院士:国际大科学计划是如何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授时
more
国家授时中心遭攻击,中国打响标准时刻防御战
美国长期网络攻击中国国家授时中心,意图破坏“北京时间”安全
美方攻击我国授时中心!央媒揭秘
被美国疯狂攻击的国家授时中心,到底是个啥?
中国光纤授时跨越2061公里,误差仅一粒芝麻宽 | 前沿动态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