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经产业研究院为助力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特重磅推出《2025-2031年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本报告由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对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进行多年跟踪研究,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解读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市场,深度挖掘行业潜在商机;科学运用研究模型,多维度对行业投资风险进行评估后精心研究编制。
汽车空调压缩机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机械驱动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并推动其在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组件中循环流动,从而完成吸热、散热的热交换过程,最终实现车内空间的制冷、除湿及温度调节功能。压缩机通常由发动机通过皮带或电磁离合器驱动,常见类型包括活塞式、涡旋式、旋转叶片式等,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与能耗水平。
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构成,主要为橡胶、钢材、呼吸管道、活塞杆等,产业链中游为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
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量总体呈现上涨态势,2024年中国汽车产量为3155.9万辆。随着中国汽车产量上涨,对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需求上涨。
汽车保有量增加、消费者对舒适性需求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对高效压缩机的需求增长,带动中国汽车空调市场规模上涨。另一方面,政策对节能减排的推动(如中国“双碳”目标)及区域市场拓展。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市场规模为124.1亿元。
传统往复式压缩机逐步被旋转式、涡旋式替代,后者因高效节能、低噪音成为中高端市场主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目前托盘式压缩机占据了半数的市场份额,占比为49%。
2022年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份额前五位厂商分别是华域三电、奥特佳、中成新能源、法雷奥、弗迪科技,市占率分别为31%、20%、9%、8%和7%,CR5 占比达到75%。
奥特佳是一家提供汽车的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是汽车热管理系统及零部件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含汽车空调系统、汽车空调压缩机、储能电池热管理产品及其关键部件,同时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技术服务。根据公司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汽车空调压缩机收入为30.6亿元。
《2025-2031年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对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还重点分析了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结合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总结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专业预判。帮助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态势,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先行把握商机,正确制定投资战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合理规避投资风险。
本报告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概念界定及发展环境剖析
1.1 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概念界定
1.1.1 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概念界定
1.1.2 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分类
1.1.3 汽车空调压缩机所属国民经济统计分类及代码
1.1.4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口径说明
1.2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政治环境
1.2.1 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1.2.2 行业相关标准分析
(1)压缩机相关标准
(2)压缩机标准修订计划
(3)国内汽车空调标准
1.2.3 行业政策汇总及重点政策解读
1.2.4 行业规划汇总及重点规划解读
1.2.5 行业政策引导趋势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3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经济环境
1.3.1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1.3.2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1.3.3 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1.4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社会环境
1.4.1 中国人口规模及环境
1.4.2 中国城镇化水平变化
1.4.3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习惯的变化
1.4.4 中国居民消费升级发展研究
1.4.5 社会环境变化趋势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5 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1 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的工艺流程
1.5.2 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技术演变历程
1.5.3 汽车空调压缩机相关专利的申请及授权情况
1.5.4 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发展趋势
1.5.5 技术环境变化对行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分析
1.6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环境因素总结
第2章中国汽车行业趋势前景及空调压缩机需求分析
2.1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2.1.1 汽车产量
2.1.2 汽车销量
2.1.3 汽车保有量
(1)汽车保有量总体状况分析
(2)私人汽车保有量状况分析
(3)汽车保有量总体发展趋势
2.1.4 汽车进出口
2.2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2.2.1 新能源汽车行业供给
2.2.2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
(1)销售情况
(2)进口情况
2.3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容量预测
2.4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2.5 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需求现状
2.5.1 汽车行业空调市场需求特征
2.5.2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需求差异
2.5.3 汽车空调压缩机需求规模测算
第3章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1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特征分析
3.2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3.2.1 生产企业数量
3.2.2 行业产能/产量
3.3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进出口情况
3.3.1 行业进出口总体情况
3.3.2 行业出口情况
3.3.3 行业进口情况
3.4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市场竞争
3.4.1 行业国际市场竞争
(1)整体竞争格局
(2)企业竞争格局
3.4.2 行业国内市场竞争
(1)整体竞争格局
(2)企业竞争格局
(3)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的经济周期
3.5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投融资、兼并及重组现状
3.6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痛点分析
第4章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产业链全景及上游供应市场
4.1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产业链全景
4.1.1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产业链全景示意图
4.1.2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4.2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产业链上游供应市场
4.2.1 行业基础原材料供应市场
(1)钢材市场运营分析
(2)有色金属市场分析
(3)基础原材料市场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4.2.2 行业零配件供应市场
(1)铸件市场分析
(2)电动机市场分析
(3)控制阀市场分析
第5章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中游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5.1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中游细分产品需求比对
5.2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中游细分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5.2.1 蜗旋压缩机
(1)产品性能指标及特征
(2)产品市场供给及需求
(3)产品供应商格局
(4)产品优劣势及需求潜力
5.2.2 旋叶式压缩机
(1)产品性能指标及特征
(2)产品市场供给及需求
(3)产品供应商格局
(4)产品优劣势及需求潜力
5.2.3 斜盘式压缩机
(1)产品性能指标及特征
(2)产品市场供给及需求
(3)产品供应商格局
(4)产品优劣势及需求潜力
第6章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案例分析
6.1 国外汽车空调压缩机企业经营分析
6.1.1 日本电装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产品结构
(3)企业经营情况
6.1.2 美国德尔福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产品结构
(3)企业经营情况
6.1.3 德国伯格公司(BOGE)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产品结构
(3)企业经营情况
6.2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案例分析
6.2.1 奥特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产品结构
(3)企业经营情况
6.2.2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产品结构
(3)企业经营情况
6.2.3 重庆建设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产品结构
(3)企业经营情况
6.2.4 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产品结构
(3)企业经营情况
6.2.5 浙江百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产品结构
(3)企业经营情况
6.2.6 湖南文昌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产品结构
(3)企业经营情况
第7章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
7.1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7.1.1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影响因素总结
7.1.2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市场容量
7.1.3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发展趋势
7.2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7.2.1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7.2.2 行业风险预警
7.3 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投资价值与投资机会
7.3.1 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7.3.2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7.4 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投资策略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7.4.1 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7.4.2 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华
经
情
报
网
www.huaon.com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工业园区大数据、产业链地图、专精特新申报及市场地位证明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