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是未来10年中国科技突围的核心战场,选对专业等于提前锁定高薪入场券。"
每年6-7月,都是找工作、填报志愿的高峰期。现在,因为前景好、工资高等评价,曾躲在实验室的行业也成为了家长、学生眼里的香饽饽。

今年集成电路领域人才供需情况,究竟怎么样?芯片公司为了挖人,能有多野?填报什么专业能入行并且不后悔?本文用数据给你答案!

城市抢人大作战:
深圳上海狂撒钱,武汉合肥搞奇袭
城市,是大家安居、乐业的基点,毕竟谁都没办法拒绝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城市,也是大学四年能不能学好吃好玩好的基础,因为芯片是一个实践性很强需要经验的行业,就近更好获得实习机会——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城市分布情况。

打开中国芯片人才地图,我们就像看到了一场“东强西急”的战争:
根据猎聘《2025集成电路人才供需报告》,深圳和上海在集成电路行业的人才集聚效应显著,虹吸了23.45%的岗位需求;两地工程师平均薪资超40万,数字前端工程师75分位年薪更达66.48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以26.04%的比例遥遥领先,占据了集成电路行业人才流动意向的第一名🏅,几乎是第二名上海(19.79%)和第三名北京(8.84%)之和。这表明深圳在吸引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不过新一线城市也实现了黑马式奇袭:例如苏州以6.34%人才占比超越北京(4.97%),而武汉、合肥则凭借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家队,职位量年增幅冲进全国前十。秘诀?武汉光谷给硕士开3年免租公寓,合肥直接给芯片博士发60万安家费。

目前,各地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仍在加码:长三角建“东方芯港”,珠三角搞“链长制”,中西部狂砸产业转移基金……正如某国产GPU创始人所说:“过去我们羡慕硅谷有阳光,现在我们要让自己成为光。”

国产芯片攻坚:什么岗位最吃香?
芯片公司招人能有多拼?
武汉某微电子公司直接和大学合作提供“奖学金协议”,毕业保底年薪30万,相当于把人家微电子系整届学生都包圆了;
杭州某AI芯片厂专挖互联网大厂C++工程师,培训半年转岗验证工程师,HR分享大家跨行工作的感想:都是写代码,芯片代码更值钱啊!
此外北京深圳还有一些企业组团奔赴海外“人才相亲会”,用“北上深房价打骨折”+高薪的诱惑,直接将硅谷人才揽入怀中!
想要找一个既能赚钱,又能穿越周期还不后悔的工作难吗?难啊!
你肯定会问:现在什么岗位的人才最吃香?通过猎聘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当行业高呼“卡脖子在光刻机”时,企业在为这三类岗位急秃头:

由于行业对工艺优化和生产流程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工艺和生产类岗位需求突出:工艺/制程工程师(PE)和半导体工艺工程师的需求占比最高。
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算法工程师等技术岗位的需求非常稳定,可见集成电路行业对技术研发人才的持续需求。例如算法工程师,TSI指数飙至全行业最高的3.59,目前在业内平均薪资差不多都在40万+水平;数字研发工程师的薪资甚至达到了53.45万,某HR哭诉年薪50万起步都是一将难求:“面完一个候选人,他出门就接到三个猎头电话!”

此外,伴随着美国出口管制倒逼国产芯片导入终端(如华为手机麒麟芯片回归),以及产能扩张刚性需求,国产替代市场在攻坚过程中亟需销售团队需解决客户信任度与技术适配双重难题,尽管起薪比较低但是上限更高,可以说是钱途无量!
信息的差异,是造成认知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平头哥40万年薪招应届生,以及台积电百万年薪挖工程师,还有华为海思、长鑫存储、中芯国际高薪争夺专家人才的新闻屡屡上头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几年裁员、降薪的新闻,其实在业内大家也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技术迭代的速度,能让愿意熬夜学新知识的年轻人成为香饽饽,也会让很多公司用人开始偏向于更谨慎、务实。
目前整个社会大环境非常内卷,但还是欢迎更多人才加入共建行业,毕竟在2025年的中国,没有比“造芯”更硬核的浪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