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芯谋研究组织了一个走进中微的活动,有十几位企业家参与,有上市公司也有初创企业。中微很重视这次活动,尹总带领供应链、技术、投资等一众高管出席了活动。交流从下午2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参观交流,深度互动,热烈讨论。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中微是国内少的具有核心自主研发能力、产品进入国际一流客户、技术进入到高精尖制程的三好学生。这三点基本就是优秀中国半导体企业的黄金标尺,它是初创企业的榜样,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微的成功有时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对于中微的成功有很多解读,这里不再赘述。我作为组织者全程参与,同时以第三方的角度来观察中微与这些企业家的互动,深有感触。
2013年—2023年是中国半导体的黄金十年,在美国制裁、大基金投入、科创板的驱动下,中国涌现出数千家半导体初创企业。势比人强,过去十年大势推着企业往前跑,很多企业的问题被遮盖起来。现在政策力度似乎减弱,行业需求放缓,内卷加速。这些企业面临不同的问题,要想在黄金十年之后继续成长,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四门课需要去补。
一,企业管理课
2000-2005年期间创立的半导体企业,因为大环境等各方面原因,在发展初期增长平缓。稳定发展,几经磨难,这种正常的成长节奏使得企业有充足的时间做好文化建设、团队组建、员工磨合,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这几年被大势推着“催生”的企业就缺失了这一环。交流中有一家企业,仅用了五年公司人数就超过了500人,而中微用了十三年才超过500人。当然不同时代的产业生态和行业发展速度不一样,但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半导体企业,除了极特殊情况,企业员工人数快速扩张必然带来很多问题。
行文至此,我不以分析师而是以创业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以芯谋研究为例,十年前开始创业,一开始小心谨慎,牢记智库小而美的本质,脚踏实地。但当2017到2022年行业爆发之后,势推着人往前赶。有一度我忘记了咨询公司小而美、保密不公开的本质,试图做大而全。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来了:融资、上市、跨行业、并购,甚至还想成立投资公司。那几年做了好多既不可行,又不符合智库行业规律的事情。因而在公司快速增长后,出现各种不适应。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员工凝聚力,对智库业的理解,或多或少都出现一些问题。
半导体创业是一场马拉松,需要一个对公司文化高度认同,磨合到位,团结一心的团队。但凝聚人心,建设队伍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工作,对很多新的企业来讲,这一课必须要补。
二,CEO提升课
尹总他们那一批同步创业的企业家,在原来的企业里本就身居高位,在产业里多方历练,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因而有能力带领创业企业取得成功。现在很多半导体企业创始人要么只单独做过一方面的工作(技术、销售、市场、运营等),至多是拥有一技之长。有的从投资转入——从股东变管理层,更有不少是跨圈进入。这些年轻人一腔热血,闯劲十足,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一步跨入半导体,现在更多的感受是:知道半导体很难,没想到这么难。
现在的半导体企业的CEO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市场,更需要全面的管理能力。半导体创业者没有经验,或者仅仅拥有一技之长是无法胜任CEO的重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历练,将自己提升为优秀的CEO才能带领半导体企业走向成功。
本来创业有机会边做边学,但是行业发展太快,有些企业赶上风口,企业高速成长,让一部分创业者产生错觉,似乎自己无师自通,无所不能。更可怕的是,真正的调整期开始后企业出现各种管理问题,有的CEO依然没认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层,管理层的核心是CEO,只有提升CEO的管理能力,企业才能取得成功。当然,莫欺少年穷,虽然这批企业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多方面的不足,但是他们整体朝气蓬勃、敢想敢冲、思路灵活、勤奋敬业。如果他们提升管理能力之后,再经过必要的历练,还是会有很多人能够取得成功。
三,自主研发课
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必须靠自研产品说话。很多半导体国产化的第一代产品是拿来主义的产物,要么靠收购国外技术来“内化”,要么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领养”,要么直接“借鉴”别人的技术,更有甚者如某些光刻胶企业干脆“换桶”。所以很多名义上的国产,实质是走代理、贴牌、抱养、合作的捷径。这在过去十年里创立的创业企业尤为更甚。
当然不是我有道德洁癖,在中国以胜败论英雄,用拿来主义开发第一代产品没有什么问题。但当第一代“抱养”的产品过期后,后面自己的产品能否出来,甚至能不能迭代出新技术,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构建自主研发能力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如何组建自己的研发体系,提升研发能力,是这些企业要补的关键一课。
四,产业认知课
半导体是一个长周期产业,是一个挑战大过机遇,风雨交加多过风调雨顺的产业。半导体也是一个高度政治化,饱受地缘角力影响的产业。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时刻影响着产业节奏,创业者要不断提高产业认知,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对半导体而言,市场在变、竞争格局在变、政治形势也在变,但半导体的长期主义、苦活、笨活、累活、需要“熬”下去的本质没有变!
创业也是个人心境的修行,对半导体而言,艰难困苦是常态,永不放弃是心态,砥砺前行是状态。创业者的耐心、逆商、坚持,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芯片产业有一个“361”理论:10%靠钱,30%靠人,剩下的60%靠坚持。创业者只有修炼出深刻的产业认知,才能支撑创业企业熬过周期,迎来光明。
结语
产业发展降速之后,之前被高速发展遮蔽的一系列问题纷纷暴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借鉴学习,反躬自省,或许该补的课还不只是这四门。如何补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其闭关悟道,不如虚心求教。中国半导体产业有很多优秀企业,它们吃过苦,摔过跟头,它们的挫折正好是别人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题外记】:
为促进产业的精准对接和有效交流,今年芯谋研究组织了非常多类似的走进大企业的活动。这一次走进中微活动非常成功,尹总希望我们每半年组织交流一次,接下来我们还会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不仅走进中微,还要走进更多中国微电子!脚踏实地做实事!我们期待着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