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驾驶“马拉松”还在持续,有人风光上市、有人再获融资,有人黯然退场,亏损、烧钱、商业化变现艰难依旧是普遍现状。
即便是在商业化进程更快,且投资热度高涨的无人矿山细分应用赛道上,全球市占率第一的头部玩家也依旧“如履薄冰”。
继希迪智驾之后,易控智驾技也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冲击“矿区无人驾驶第一股”。
作为矿区无人驾驶行业头部企业,易控智驾的营收在过去三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2-2024年期间,该公司分别实现营收5991.7万元、2.71亿、9.86亿,三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05.8%。
根据易控智驾招股书资料显示,其拥有11家终端客户集团,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紫金矿业、特变电工、首钢等多个头部集团运营的24个矿场。
截至2024年,该公司已部署超过1400辆无人驾驶矿卡,根据招股书引用数据显示,2024年L4级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中前三大参与者的市场份额为36.8%,该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占整体市场约18.2%。
头顶L4级无人驾驶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光环”,加之其在矿山无人驾驶赛道商业化成果明显领先的优势,易控智驾也再次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今年6月,该公司完成了 4 亿元 的D 轮融资。
不过无人驾驶公司持续亏损的赤字,无不提示着各大供应商们的生存危机尚未解除,
例如此前已经先一步冲击港股IPO的希迪智驾,2021—2023年间营收同样实现了高速增长,三年间分别亏损了1.8亿、2.63亿、2.55亿元,2024年上半年则显示亏损了1.23亿。希迪智驾还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2025年的净亏损还将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由于当前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随着业务过渡到规模扩大,预计仍会产生高水平的经营开支。
2022年-2024年三年间,易控智驾亏损分别为2.16亿、3.34亿和3.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9.4亿元。
综合来看,易控智驾亏损的主要因为包括研发费用高企、早期重资产投入商业模式等。例如在研发费用方面,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09亿元、1.77亿元和2.08亿元,分别占当年收入的182.1%、65.4%和21.1%。虽然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逐年下降,但投入金额却持续增加。
报告期内易控智驾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出现了负值,分别为-7451.1万元、-2.51亿元、-7.13亿元。并且截止2025年4月30日,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077万元,同时其流动负债总额超15.38亿元,流动比率仅为0.62,都显示这家公司面临不小的现金流压力与债务风险。
此外,易控智驾的大客户依赖症也比较明显,2022-2024年间,来自五大客户的合并收入分别占收入的99.9%、94.4%、83.7%。其中最大单一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51.8%、41.7%、54.5%。
从商业模式来看,矿区无人驾驶的商业模式主要有TaaS(持车)模式和ATaaS(不持车)模式两种,其中持车模式是指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并运营无人矿卡车队,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等,属于重资产模式;而ATaaS不持车模式则是提供无人驾驶相关的技术方案、软硬件支持以及辅助服务等,属于轻资产模式。
鉴于矿山无人化商业早期落地成本高,接受度较低等因素,该公司采用的TaaS(持车)模式需要购买和运营无人驾驶车队,导致前期资本支出较大。
从2023年开始,该公司正从重资产的TaaS模式向更轻资产、更高利润的ATaaS模式推进转型。并希望通过商业模式转型,收入规模扩大以及成本优化等多重方式来实现盈利。
好的一方面是,2022-2024年期间易控智驾毛利率分别为-29.5%、-18.6%、7.6%,2024年毛利率正式由负转正,毛利率持续向好。
经过前两年的发展,无人驾驶在部分大型矿山形成的示范效应等带动,目前商业化规模应用处于进一步突破的关键阶段。
其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到2025年无人矿卡的渗透率将突破10%,但同时也提到,市场规模增长依旧需要成本下降、软件标准化程度提高,政策支持增加等多重因素推动。
并且从行业竞争来看,我国无人驾驶矿卡市场参与者不在少数,包括希迪智驾、中科慧拓、踏歌智行、伯镭科技、华为等一批大批竞争者。易控智驾在招股书中也提到,目前矿区无人驾驶行业前十名参与者的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80%,足见行业竞争激烈的态势。
对易控智驾来说,其在技术、规模化部署及运营、平台化方面积累的优势,也将是其在矿区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中保持领先的关键。但需要提到的是,其仍需要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快速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坚持到大规模商业化拐点的真正到来。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