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对接及生态共创共建专场活动举行。活动上,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及北邮兴锦未来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截至去年底,成都已与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校院地协同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今年4月,成都市、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在蓉签署共建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合作协议。
借助此次“科创天府·智汇蓉城”专场活动,北京邮电大学未来通信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及平台公司(筹)在成都正式揭牌,标志着合作协议的高效落地与实质性进展,也意味着,将引聚更多优质企业和创新团队来蓉发展,有更多高校创新项目与科技成果来蓉落地转化“生金”。

研究院将在哪些领域发力?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将在新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建成概念验证、科研演示等创新平台,共同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蓉落地转化。
据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院长尹长川介绍:“聚焦学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学科优势,活动上发布了100项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并有4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研究院,6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20余个北邮团队亮相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展。”
“成都不仅有非常好的产业环境,也有非常好的政策支持。”尹长川还特别提到,“成都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成果转化基地,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成都作为极核城市,为后续北邮成果在成都转化落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接下来,通过引入北京邮电大学在6G、AI、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研究院希望充分发挥连接市、校合作桥梁的作用,打造国际一流的6G通信研发基地,助力成都建设全国6G技术高地,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新基建”战略实施。
接下来,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也计划与成都高校、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6G、AI等新技术可以为多行业提供数字基座。一方面,我们会充分利用成都高校资源,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以及相关科研院所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与成都的鸿蒙产业链、脑机接口、智能网联企业开展合作。此外,我们还计划在成都落地‘AI+教育’项目,将优势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区域。”尹长川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上还举行了北邮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其中研究院与4个北邮项目团队集中签约,《关于智简6G先进视听&视频AIGC的合作协议》等多项科技成果项目将在成都实现转化,并进入市场。
“我们运用了最前沿的AI技术,实现了在低带宽条件下传输超高清视频的功能,并在终端设备上融合了AIGC的超分辨率技术和深度数据恢复技术。即便在带宽受限或传输过程中出现损伤,它也能够通过高效的数据恢复技术,为用户提供最佳的观看体验。此外,有损渲染技术也已集成到IPTV终端中,以实现超薄电视的纯净显示功能。”智简6G先进视听&视AIGC项目的负责人在签约入驻仪式上介绍道。简而言之,不久的将来,即使是带宽较低的终端用户,也能通过这项技术解决方案,享受到无损的超高清视听体验。
为何选择落地成都转化?“在IPTV领域,成都其实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并且成都在影视文创领域的优势也极为明显,加之成都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支持力度很大,这里是一个极佳的创新策源地。”该负责人直言道,“未来,我们的相关技术和创新也会在成都孵化,然后落地走向全国。”

一直以来,创新探索校院地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是成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成都引聚高校创新资源也是动作频频——先后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市校合作协议,联合四川天府新区与西工大签署共建先进动力创新平台、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北大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8个重点平台建设,谋划与西南交大、西安交大签署市校合作协议。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成都已与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与23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域外知名高校在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9家。
随着市校合作的深入,成都校院地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成果也不断涌现。截至去年底,成都先后引进“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等重点成果转化项目11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08个,推动清华、上交、中国科学院等域外高校院所孵化注册成果转化公司近400家。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文字:杨梦婷、黄雪松、邓京昆、白芳
校对:何秋霆

你“在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