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社会各领域,也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8月7-9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CAAI 人工智能基础专委会、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及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联合承办的“2025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通识与基础课程建设研讨会” 在北京邮电大学顺利召开。

参会嘉宾合影
作为CAAI “走进高校” 系列活动的核心部分,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人工智能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介绍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践经验,汇聚了全国多所高校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共话我国人工智能通识与基础课程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开幕式上,CAAI 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昂生、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许文俊、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社长张灏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陈志诚主持。




会议致辞(左上、右上、左下)及主持人(右下)
研讨会期间,北京邮电大学郭军、杨洁、许文俊、李剑教授,陈光、肖波、李思、陈科良、田凤娟副教授,周芮西讲师、姚顺副编审围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理念体系、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伦理与安全等核心议题做了主题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昂生教授以“人工智能科学原理:谋算智能”为题介绍了其长期以来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研究,清华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王东副研究员以“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为题报告了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做法和成果,电子科技大学孟凡满教授以“人工智能基础教学与 AI 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为题报告了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研讨会现场
此外,研讨会紧扣 “AI 通识教育理念与体系”“AI 通识教育课程改革”“AI 通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AI 通识教育伦理与安全” 四大板块,精心设置了四场 “圆桌论坛”。与会老师围绕报告主题与专家们展开热烈互动讨论,对课程思政融入、大模型时代教育变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跨学段协同育人、跨学科AI融入探索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圆桌论坛
诸位专家学者在互动环节分享自己的实践案例、交流教学经验,并针对老师们的具体问题进一步给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建议。与会教师表示,通过“圆桌论坛”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自己对未来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构建高效实践教学体系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互动分享
本次研讨会为全国高校教师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增进了与会教师的相互了解,为今后共同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现场
本文由CAAI 人工智能基础专委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