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动态丨少年探智启征程:2025北京AI探学营开营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025-07-21 19:59

7月17日上午,“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探究性学习训练营(2025北京)”(简称“2025北京AI探学营”)的开营典礼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隆重举行,153名中小学生从近7000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共同开启2025“AI探学营”的精彩征途。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青少年AI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建立人工智能贯通式培养体系,突破应试教育束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探索欲,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继续联合举办2025北京AI探学营。作为今年的一个特色亮点,2025AI探学营在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从国家乡村振兴10省160个帮扶县组织了营员选拔。


2025北京AI探学营开营仪式


出席17日开营典礼的专家和领导众多,包括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党委委员周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林浩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肖俊,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窦志成,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委会副主任、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人任思国,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数字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龚超,北京市十一学校数学教师、人工智能高端课程负责人郑子杰,中国科协白家庄办公区科普项目处干部胡国,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委会副秘书长张梦晗,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委会副秘书长曾丹等。开营典礼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希未主持。

刘希未博士主持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从四家联合主办方——两大学会和两大学院——的领导致欢迎辞开始。


周杰教授首先向153名入选学生表示祝贺,并感谢各方支持。周教授指出,AI探学营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实践。AI探学营坚持“立根于基础教育,通达于未来科技”的宗旨,构筑起基础教育与高等科研之间的桥梁,为青少年提供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周杰教授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热爱科学,用AI理解世界、创造未来,成长为引领时代的创新者。

周杰教授致辞


林浩哲秘书长也向入选学员表示祝贺,他表示,AI探学营作为公益性、科研性、跨学科融合的教育平台,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也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AI探学营不是兴趣班,而是一场完整的科研训练之旅,涵盖授课、选题、论文、答辩等环节,能帮助青少年建立科研方法与探索精神,成长为既懂技术又具战略眼光、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科技先锋。

林浩哲秘书长致辞


肖俊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AI探学营的初心和发展历程,强调这是一个坚持公益、面向未来的教育项目,自创办以来,AI探学营始终坚持“不收取费用”的原则。过去三年,AI探学营已成功举办五期,孵化出180多个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如今第六期再次启航,153位同学将开启一段融合科技精神与深度思维的学习旅程。AI探学营打破学科壁垒,模拟真实科研流程。他勉励同学们大胆提问、勇于尝试,用人工智能理解世界、创造未来。

肖俊教授致辞


窦志成教授对营员们表达了祝贺和欢迎,并向即将授课的专家老师们致以诚挚感谢。他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核心技术,正在深刻推动科技、产业与社会变革。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最旺盛、探索力最强的阶段,AI教育应当从这一时期开始。AI探学营正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融合学习、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平台。他勉励同学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收获知识、有益和成长。

窦志成教授致辞


专家致辞后,师生代表上台发言。郑子杰老师作为AI探学营的实践导师代表,给营员们送上了寄语:许多学生从这里起步,从对AI充满好奇到能独立完成项目,深入探索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老师回顾了往届营员的优秀表现,比如在计算机博弈项目中设计精妙算法,或对游戏进行数学建模甚至严谨证明。他提醒同学们真正的挑战在于后续的项目实践阶段,过去有些学生因课业压力、考试或时间管理不当而半途而废,因此他特别强调,同学们必须合理规划时间,平衡校内学习和AI项目,保持对AI的热爱,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丰硕成果。

郑子杰作为导师代表发言



来自温州科技高级中学的谷卓桓同学分享了自己与人工智能结缘的经历。从《人工智能基础》这本书出发,到参加全国人工智能算法挑战和青少年AI比赛的经历,既有拿下全国第一时的自豪,也有面对高难度任务失败后的反思。他说,AI带给他的最宝贵经验,不是胜利,而是不断优化、持续学习的态度。来到AI探学营,他有明确的目标——做“有温度”的项目,计划与同学共建AI鞋品检测系统,服务现实场景;通过交流合作,从老师和同伴身上获得启发与成长,共同度过一个充实精彩的夏天。

谷卓桓同学作为营员代表发言


开营典礼完毕,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2025北京AI探学营开营仪式合影


专家授课


开营典礼后便开启了本届AI探学营为期一周的线下集中授课。授课讲师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领域教授/研究员。专业的讲师阵容保障了AI探学营的学术水准和前沿视野。


17日上午,肖俊教授为营员们讲授了《人工智能导论》。肖俊教授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技术阶段、历史演进及人才教育等方面作了系统分享。他指出,人工智能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学科,当前主要集中在“感知”层面,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已广泛应用,而“认知”和“思考”层面的智能仍处于初步探索中。

肖俊教授讲授《人工智能导论》


在历史方面,他回顾了AI从中世纪哲学设想到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逐步形成体系的过程,特别提到图灵、维纳、麦卡锡三位“人工智能之父”的贡献。AI发展经历多轮热潮与寒冬,从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AlphaGo到ChatGPT,标志着AI不断突破。


肖俊教授强调,AI发展背后是全球高端人才的竞争。尽管中国起步较晚,但已快速缩小与美差距。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作为全国首家AI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成果显著,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反映出社会对AI人才的强烈需求。


在互动环节中,肖俊教授回答了学生关于AI“爆火”的原因、幻觉现象、生成内容的创造性及其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他指出,AI发展依赖大数据、算力和算法,而其本质仍是基于已有数据组合生成,创造力有限。总体而言,AI将推动社会进步,但需应对由此带来的结构性挑战。

肖俊教授为营员解答问题


17日下午,窦志成教授带来了主题为《人工智能前沿进展与发展趋势》的讲座。窦志成教授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突破及社会影响。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窦教授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经的三波浪潮:早期以专家系统为代表的规则驱动阶段;第二波机器学习兴起,但受限于算法、数据和算力瓶颈;第三波深度学习方法在大数据与高性能硬件的支撑下,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等领域取得突破。 

窦志成教授讲授《人工智能前沿进展与发展趋势》


讲座重点解析了多项前沿技术:卷积神经网络(CNN)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扩散模型生成高质量图像与视频;强化学习在AlphaGo及自动驾驶中展现决策优势;大语言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实现超强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 


飞跃式进步的同时,窦志成教授指出,AI技术也带来虚假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争端、就业影响等诸多治理难题,迫切需要治理手段与时俱进,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AI仍是充满未知的无人区,希望大家勇于探索。”窦志成教授呼吁,青少年应积极投身AI学习,迎接智能社会的到来。

窦志成教授为营员解答问题


期待大家在这次探索之旅中收获满满


未来的课程中,专家教授们还将为同学们讲授从生成模型到科学智能,从具身智能到机器学习、从计算机博弈到计算机视觉、从自然语言处理到智能体、从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到脑机接口与未来这十堂课,并前往京东北京亚洲一号和中国科学技术馆参观学习。


2025AI探学营的序幕已然拉开,一场融合科技与梦想、探索与成长的奇妙旅程正式启航。接下来的每一天,营员们都将在专业师资的引领下穿越AI知识的迷宫,汲取前沿智慧,碰撞思维火花。愿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在这个夏天播下属于未来的种子。


本文由CAAI 中小学工委会供稿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