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九天郭继旺:国产EDA正在经历“大洗牌前夜”?

EDA 星球 2025-07-25 10:00

在全球EDA技术成为国家战略安全核心支点的当下,国产EDA厂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窗口期。作为中国最具系统能力的EDA企业之一,本土EDA龙头华大九天正通过“工具+IP双轮驱动”“收并购+协同生态”两大战略主轴,推进产品线完整性建设,加速从单点突破走向全流程联通,力求打破美国“三巨头”的垄断格局。

资讯配图

在近日召开的2025ICDIA创芯展上,华大九天副总经理郭继旺在接受电子创新网等媒体专访时分享了其产品演进策略、产业协同方式与以及EDA在国产替代中的实际挑战等。

一、战略目标:“可用、好用、成体系”的国产全流程EDA替代

郭继旺表示华大九天已完成了模拟全流程EDA的布局,并在数字后端(布局布线、时序验证、DFT)、数字前端(逻辑综合)、建库工具等领域全面铺开。其核心目标已从“单点可用”迈向“全链路成体系”。

二、大模型+EDA:路径清晰,但落地瓶颈显著

尽管AI大模型与EDA的结合被视为未来主流趋势,但华大九天在采访中坦言:“加了智能不代表就好用,关键是流程和数据是否打通。”

他指出当前AI对EDA加持的最大障碍在于设计流程未连通,EDA工具间存在接口阻断、格式不兼容等问题;此外还有设计数据无法开放:芯片企业出于保密、产权及合规要求,不愿轻易开放设计数据用于AI训练;

另外,“通用大模型”幻觉频发,所以通用模型产生幻觉的风险过高,EDA需要“确定性”远高于ChatGPT类场景。

因此,华大九天当前更多采取“项目制+场景制”的方式落地AI辅助EDA:

具体做法是:与头部客户共建专属AI模型,部署在本地或私有云;针对模拟版图布局、电源网优化等场景应用小模型加速设计;或者是AI辅助DFT插入、验证回归等重复性高的流程。

三、国产EDA的协同难点:技术接口不通,商业模式未整合

他坦承在实现全流程EDA过程中,华大九天面临一些系统性瓶颈——如国内各EDA厂商之间协同效率低:技术接口阻断:不同EDA厂商格式、标准、时序不统一,设计数据流难以贯通;商业模式分裂:工具厂商之间既竞争又不具备足够的交叉合作利益;产业驱动力不足:缺少像“断供危机”这样的外力来推动统一接口标准建设;政策信号滞后:虽然部委已有专项设想,但从立项到落地仍需时日。

四、云EDA探索:从“浮云”到“实云”

在云EDA方面,他表示华大九天持有相对现实主义立场,云工具部署主要采取私有云 + 垂直行业定制化部署;他认为全流程云EDA的统一调度、算力管理、人力配合成本高,企业动力不足;此外,云EDA并未带来真正的“增量收入”,商业模型尚未打通;

他的结论是云EDA可做,但必须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而非平台商主导的泛化建设。

五、产业观察:国产EDA正在经历“大洗牌前夜”

从产业视角看,他认为国产EDA已进入结构性重塑期:大者恒大趋势显现,资源与订单持续向头部厂商集中;盗版问题因“断供危机”而浮上水面,成为产业双刃剑;政策与资本期待行业出“几家巨头”,但中小EDA厂仍有生存空间;

他认为未来EDA市场将呈现“头部+长尾”的两极格局,产业生态将从当前百花齐放逐渐向“协同整合”过渡。

战略清晰但挑战巨大,华大九天站在EDA产业十字路口

他认为在全球EDA从美国独占迈向多极竞争的关键节点,华大九天正以系统思维构建国产EDA的“全流程骨架”。但挑战同样艰巨——接口不通、数据缺乏、协同乏力、商业不清。真正的EDA全流程替代仍需“十年磨一剑”的战略耐心与产业合力。

国产EDA,不只是一场技术战争,更是一场生态重构的系统性变革。

关于EDA星球
EDA星球是一个提供EDA基础知识,学习IC设计的公众号。关注公众号可获取更多资讯。
资讯配图
↓↓↓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EDA
more
AI算力爆发下的Chiplet革命:芯和半导体EDA工具如何应对先进封装挑战
官宣!国产EDA重大并购案终止
功耗突围战!国产EDA的“左移验证”方法论,英诺达低功耗方案三城路演即将启幕
倒计时7天!|“中国芯”第二届EDA专项申报截止日期:7月31日
【今晚七点开播!】3DIC设计现状与国产EDA解决方案
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本土EDA企业才能生存
千亿级EDA巨头呼之欲出!--新思科技完成对Ansys的收购
350亿美元的收购完成,EDA行业里程碑
最后2天!突破自我,勇创辉煌,冲刺EDA²侠客岛难题挑战2025赛事荣耀巅峰!
北京站明天召开、上海站7月24日|国产EDA专题研讨会:静态验证与低功耗设计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