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演进与拓展,智能机器人正逐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汽车、电子、食品加工、光伏、金属加工、化学制品、采矿和纺织等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庞大的市场需求持续推动着技术进行快速的迭代。7月24日,聚焦AI机器人技术的盛会——2025年国际AI+IoT生态发展大会AI机器人论坛在深圳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汇聚了行业领袖、技术专家与企业家,共同探讨AI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与产业应用,为AI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毕亚雷:技术创新的产业价值实现
整个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的产业规模达到了2.82万亿,占全国六分之一,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促进机构负责人毕亚雷强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价值转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中具有核心地位,通过与产业界的协同创新、跨界织网,持续推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促进机构负责人毕亚雷
而深圳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正积极对标硅谷,通过建设光明科学城、鹏城实验室等一流科研机构,以及建立企业联合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毕亚雷指出,深圳在机器人产业,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国际影响力。当前,深圳销售的主要是样机,用于国际集成开发而非生产,显示出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未形成大规模销售。然而,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厂家的毛利率开始上升,表明人形机器人和聚焦智能机器人开发中使用的部件与工业机器人部件相似,预示着相关企业可能获得良好收益。此外,硬核技术的标准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生态多元、产业链协同深化以及场景驱动技术落地成为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凸显了深圳在全球机器人投资和产业生态方面的领先地位。
利尔达:AIoT模组助力AI+机器人产业落地
利尔达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物联网行业深耕多年,其蜂窝模组全球排名前五,IoT模组出货量达2.5亿,LoRa模组出货量全球第一。公司拥有位于千岛湖的自有工厂,涵盖低速到高速的多种通信模组生产,并提供智慧出行和智慧水表等产品级解决方案。此外,利尔达正探索AI技术的应用,在智能玩具领域,AI技术可以解答儿童的疑问,扮演故事角色,提供陪伴体验;对于空巢老人,通过AI摄像头实现语音交互,播放戏曲等内容,给予精神陪伴;此外,在小家电领域,AI技术使冰箱等设备能感知需求并主动进行购物提醒或配送。
利尔达科技集团AI产品线市场经理范远航
利尔达在端侧主要关注语音交互、本地推理、及本地执行(各类终端控制,如电机、LED灯等)和通讯模组(如蓝牙、Wi-Fi、4G/5G模组),通过这些技术驱动一系列外设实现终端解决方案。云平台侧则专注于IoT平台和垂直SaaS平台的构建,提供设备管理、OTA升级、权限管理等功能,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了特定的软件服务。
利尔达科技集团AI产品线市场经理范远航还介绍分享了利尔达的Cat.1 AI语音核心板、Wi-Fi6 AI语音功能板、5G RedCap AI开发套件,凭借优秀的硬件性能,良好的无线通信体验,已经在AI玩具、具身智能机器人、扫地机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范远航强调AI+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让产品变得更有温度,能够跟人互动,去实现情感的交互。
Qorvo:融合动力、感知与连接的智能解决方案
Qorvo作为射频和电源领域的领军企业,每年生产出货量超过80亿。针对机器人新兴领域,公司聚焦于安全、续航、电源管理、电机驱动和无线连接等方面,产品应用方向包括UWB技术、电源管理芯片、IOT matter产品、BMS、BLDC电机驱动技术和Wi-Fi射频产品,旨在为机器人领域带来显著价值。
Qorvo高级技术销售经理Bruis Lu
Qorvo高级技术销售经理Bruis Lu则从感知、连接与动力三个方面,详细分享了Qorvo在机器人领域的智能解决方案所带来的场景价值:
其QM35825 UWB芯片是一款符合IEEE 802.15.4z-2020标准的UWB低功耗SoC,提供±5cm的测距精度和±2°的方位角精度。该芯片集成MCU,内部数学运算单元可直接输出位置信息,无需外部MCU进行复杂数据运算。同时,UWB技术具有低功耗特性,适合在系统休眠状态下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如通过UWB雷达功能在低功耗下检测物体接近情况并唤醒主机采取相应措施。
QPG6200芯片采用了ConcurrentConnect技术,能在不同协议间切换时减少丢包率,保证数据通讯稳定性。它支持双路天线设计,当一路信号不佳时可自动切换至另一路较好的信号,增强收发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该芯片还针对射频效率进行了优化,集成M4内核和2MB flash,以适应matter协议的通讯需求并预留空间供客户使用。
PAC5527是一颗集成度很高的电机驱动芯片,除了集成电机驱动、电源管理、运放等功能外,还拥有M4内核,封装尺寸为6x6。它特别增加了charge pump功能,无需外部升压驱动,内部配置灵活可调,支持硬件刹车、DRVDIS等功能,以满足客户对电机控制的严格要求。
ADI:高性能、高可靠产品助力人形机器人应用设计
ADI公司工业自动化系统应用工程师董辰博聚焦于人形机器人市场,分享了ADI如何通过高性能、高可靠的产品助力人形机器人应用设计。ADI的产品覆盖了陀螺仪、加速度计、3D ToF、雷达、功能安全、震动检测、电源管理、电机驱动和连接性等多个方面,旨在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以支持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1.ADMT4000是一款专业的上电型多圈位置传感器,具有360°角度测量能力,典型精度±0.25°,数据速率高,且无需通电即可测量关节运动,省去了备用电池和传动装置,极大地减小了关节执行器的尺寸、重量和成本。
2.ADI提供了多款高性能电机驱动器,如TMCM-2611-AGV双轴伺服驱动平台,专为三相无刷直流电机设计,能在高达14ARMS和+48V下稳定运行,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精确且流畅的电机控制。此外,TMC6100和TMC6200栅极驱动器也显著提升了电机的控制能力和稳健性。
3.ADI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如ADBMS6948多电芯电池监控器,采用并行测量架构,显著降低了外部元件成本,优化了能源效率并延长了电池寿命。这对于维持机器人的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4.ADI提供了多种高性能IMU,如ADIS16480 10自由度IMU,经过全面工厂校准,有效减少了现场校准需求,适用于极端条件下的可靠运行场景。ADIS16500则专为低噪声和高稳定性进行了优化,适合精确导航和稳定性应用。
ADI公司工业自动化系统应用工程师董辰博
此外,ADI不仅积极与一些硬件厂商合作,还与零销售平台以及做边缘AI算法的厂商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物体抓取、智能检测等应用的研发。目前,ADI已经能够提供能够快速部署的子系统和演示,在官网上线了多种解决方案,并致力于通过与合作伙伴一起研发模块化、完整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地瓜机器人:RDK S100算控一体化机器人开发平台
地瓜机器人公司,作为地平线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赛道,包括家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其明星产品RDKS100是一个算控一体化的机器人开发平台,支持超过100种小型机器人品类,已有超过10万开发者使用其芯片和开发板。
地瓜机器人研发工程师陈冠中
地瓜机器人研发工程师陈冠中表示RDK S100集成了CPU、BPU、MCU等多种计算单元,实现了大小脑的协同工作。其中,大脑(System2)负责复杂的认知任务,如任务规划、视觉推理和语言理解;小脑(System1)则专注于实时控制和状态跟踪,确保机器人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陈冠中着重介绍了地瓜的全新BPU Nash架构,针对CNN网络和Transformer模型进行了深度优化,能够以更少的算力资源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效率。同时,RDK S100提供了完整的机器人开发环境和工具链,支持从模型训练、仿真评测到机器人应用的端到端开发流程。通过端云协同的方式,开发者可以轻松实现数据的上传、管理和模型升级,大大简化了开发流程。
生态建设方面,RDK S100提供了大量开源算法和应用示例,涵盖了语音识别、目标检测、追踪、OCR等多个领域。这些资源不仅降低了开发门槛,还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灵感来源。RDK S100构建了覆盖教育孵化、极客赋能和创新加速的全链条生态体系,DGP(地心引力计划)、DOP(开发者运营计划)和DUP(校园开发者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速了创新项目的落地和开发者的创意释放。
众擎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众擎机器人的创业历程充满了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公司从四足机器人研发起步,逐步过渡到双足人形机器人,至今已专注仿生机器人研发十年。众擎机器人目前的产品矩阵涵盖了从双足、异形到全人形的多种型号,其中,旗舰产品SE和PM系列尤为引人注目:
旗舰产品SE:SE是全球首次实现自然步态直立行走的人形机器人,搭载了谐波力控关节模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算法,采用端到端神经网络模型,解决了机器人的自然步态难题。其全新一代拟人ID设计,如人类化构型、仿人环视双目、环绕立体扬声等特性,使得SE在科研和未来家用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M系列:PM系列机器人展现了众擎在关节技术、仿生算法设计和动作训练框架方面的深厚积累。PM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全球首个人形前空翻,还攻克了自平衡、步态转换与能耗难题,实现了高效稳定奔跑。此外,PM系列还融合了动捕、数据重定向及动作训练框架,实现了高精度仿生舞蹈。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负责人黄思琳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负责人黄思琳表示,众擎机器人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机器人技术,从硬件关节到运动控制算法、运动控制算法及操作系统,均实现自研。特别是在关节技术和本体设计上,公司拥有谐波减速器+力矩传感器方案,支持高端产品线,其直线驱动和旋转驱动系列关节产品,具有大推力、高负载、高扭矩密度和长寿命等特点,覆盖了行星、谐波、滚珠丝杠三大类,可面向B端多样化场景高效组合出不同整机产品型号。
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突破点在于AI、硬件和成本三方面的融合,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关节扭矩密度的提升、电池续航能力的增强以及成本的降低(单机成本低于1万美元)。黄思琳强调,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或许将像汽车一样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成本下降是机器人广泛应用的关键,预计到2026年,机器人成本可能降至3万至5万美元,推动其开始大规模应用。
NXP:异构之力——当CPU、GPU、NPU共舞于机器人躯壳
论坛的最后,NXP大中华区高级市场经理申靓以“NXP异构之力——当CPU、GPU、NPU共舞于机器人躯壳”为主题,深入剖析了NXP在机器人领域的异构计算解决方案。
NXP大中华区高级市场经理申靓
在工厂自动化领域,NXP通过实时控制和HMI(人机界面)等技术,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和灵活性。例如,NXP最新发布的i.MX RT1180跨界MCU是恩智浦首款集成千兆时间敏感网络(TSN)交换机的MCU,支持实时通信和多种通信协议,实现了现有工业系统和Industry 4.0平台之间的融合。
在医疗健康领域,NXP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监护和医疗仪器中,通过集成高性能处理器和AI加速单元,这些设备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数据分析和诊断。例如,i.MX 95系列将高性能的多核处理与专为加速机器学习设计的的恩智浦创新eIQ® Neutron NPU、赋能沉浸式3D图形的Arm® Mali GPU、恩智浦开发的图像信号处理器和用于阻止网络攻击和实现高速连接的安全区域相结合,可为如为医疗器械泵、呼吸机和家庭监控系统等重要医疗设备提供实时控制、监控和连接。
智能家居和楼宇自动化是NXP涉足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例如,MCX A34x系列微控制器搭载Arm® Cortex®-M33内核,支持高达180MHz的运行频率,配备1MB闪存和256kB RAM,带有MAU引擎,集成了两个FlexPWM和4个子模块,结合AOI、4个ADC以及丰富的串行外设和SmartDMA,使得其非常适合智能家居设备的应用。
除了丰富的硬件基础设备,NXP还提供了全面的软件支持,包括eIQ® ML软件开发环境、MCUXpresso开发者体验等,NXP完善的软硬件生态建设,有效降低了客户产品开发门槛,加速了市场应用落地。
责编:Ricar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