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编译自phy。
在极小的尺度上创建复杂结构一直是工程师们面临的挑战。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已广泛应用于成像和制造的电子束,也可以作为超精密工具,用于雕刻和构建铜等材料的结构。
乔治·W·伍德拉夫机械工程学院安德烈·费奥多罗夫教授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技术,该技术利用液体环境中的聚焦电子束去除或沉积铜,完全取决于周围的化学性质。
通过调整溶液中的氨含量,研究人员能够控制光束是蚀刻掉材料还是沉积材料,从而有效地实现原子水平的 3D 雕刻。
双向道路
电子束方法通常用于去除材料或添加材料,但不能同时进行。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工艺,可以使用相同的设置依次完成其中一项或两项操作。
在实验中,他们将电子束聚焦在浸没在水氨溶液中的铜上。在低氨浓度下,电子束蚀刻出的沟槽仅深 50 纳米,大约比一张纸薄 2000 倍。
随着时间的推移,蚀刻过程中去除的铜原子开始重新沉积在沟槽内,形成微小的垂直结构,如同谷内有峰。通过控制电子的曝光时间和撞击材料的电子数量,可以创建更小或更大尺寸的图案和结构。
当团队增加氨浓度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环境变得更具还原性,这有利于铜的积累而不是去除。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束充当了引导的作用,引导铜沉积的位置,形成复杂的纳米结构。
氨作为开关
这种精确控制的关键在于氨在液体溶液中的作用。
“氨有几个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在溶液中携带铜原子,中和不必要的反应,并使环境更有利于建筑而不是蚀刻,”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伍德拉夫学院的博士生奥韦斯·艾哈迈德(Auwais Ahmed)说。
通过精心调节氨浓度和电子束照射,研究团队能够以纳米级精度微调铜表面的形状和结构。他们还开发了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化学变化如何影响铜的行为。
“令人兴奋的是,我们不只是建造或拆除——我们还在实时动态地切换这些模式,”费多罗夫说。
小工具带来大影响
在原子层面上雕刻表面的能力对未来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新方法可以用来制造超灵敏的科学工具,例如微型探针和传感器、用于靶向药物或基因递送的纳米级针头,以及下一代计算机芯片中的三维堆叠布线。
而且由于该方法在化学上是可调的,它最终可以应用于铜以外的其他材料。
艾哈迈德说:“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纳米级制造新工具。”
“通过控制局部化学反应,我们基本上可以同时进行 3D 打印和减法——为纳米技术的设计和制造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参考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5-07-electron-method-enables-precise-nanoscale.html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END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108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