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落地!真实场景比拼!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报名开启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9 16:43

我国正处于具身智能发展的热潮之中,关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讨论热度持续高涨。7月26日至28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行,线下参观人数突破30.5万人次,全网流量超23.6亿,100余款具身智能产品亮相,展现了全球对于具身智能发展的广泛关注。


李强书记在7月26日出席活动时指出,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呈群体性突破之势,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领域日新月异,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高效、强智能的方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特征更加明显,已经开始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那么,随着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迭代与应用落地的双重突破,到底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落场景,助力人类生产生活?


2025年下半年,一场在具身智能领域备受瞩目的大赛——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即将拉开帷幕,让行业更进一步,真刀真枪展示机器人技术实际落地的可能性,为投资机构提供真实考核样本,为下游客户提供采购选型参考。


资讯配图


作为本次大赛的主办地,海淀区依托丰富的创新资源和人工智能发展优势,已经具备培育具身智能产业得天独厚的创新生态,目前集聚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186家,其中人形机器人企业24家,开设具身智能及机器人相关专业的院校21所,拥有一批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和知名学者,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机器人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具身智能发展的核心区。


为了深入谋划具身智能标杆应用场景,深化资本与产业双向联动,海淀区旨在以大赛促创新活力、促场景探索、促生态构建、促产融对接,为海淀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更大创新活力。


资讯配图

大赛核心亮点一览


继往开来,引领发展。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涌现了“天工”、“北理工”、“中科慧灵”、“灵心巧手”等优秀代表,此次比赛,将承继往年的成功经验,并借鉴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上海张江)、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北京)等机器人主题赛事取得的优秀成果,致力于持续打造国际国内基础研究最前沿、创新场景最领先、未来产业最引领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竞赛。


资讯配图


场景聚焦,应用落地。本届大赛将主要聚焦场景应用,重点包括家庭服务、商用服务、工业制造、养老助残、安全应急等应用场景,展示参赛机器人劳动技能,力求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切实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学术交流,成果展现。赛事期间还将开展系列论坛和展会,邀请业界顶尖专家学者、专精特新科技企业出席,以推动“人才、项目、市场、资本、空间、服务”等创新创业要素全面对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加速成果应用的变革性升级,形成颠覆性未来产业生态,带动北京打造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高地。


赛道比拼,奖金激励。本次大赛以“具身引智、应用未来”为赛事主题,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共设置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和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三个赛道,搭建了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展示舞台。


此外,主办方准备了丰厚奖励,来吸引全球顶尖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创新团队报名,获奖赛队更可以在基金、空间、人才等方面可优先享受落地政策支持。


大赛赛道一览


今天,机器人大讲堂就带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三个赛道。


资讯配图


1.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


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旨在探索具身模型的能力提升方案,将赛道分为具身大脑和具身小脑两类赛项,如果您的团队在具身大模型方面有相应的研究,那么该赛道能够汇聚学术社区和赛事力量,助力您的团队共同打造更强的具身模型。


(1)具身大脑赛项


具身大脑赛项需要参赛者选用开源数据集训练模型,侧重于模型在空间感知和推理能力、任务规划能力、具身深度思考能力、闭环反馈能力等关键维度上的能力提升,专家评审团需对参赛者训练方案和训练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2具身小脑赛项


具身小脑赛项采用真机进行测试,由赛事主办方提供“考核任务集”,以此来评定小脑模型的能力提升效果。赛项分为具身小脑模型能力突破挑战和具身小脑大模型跨本体挑战两个赛事。其中,突破挑战需要参赛者选定RoboBrain Robotics模型已适配且在赛事本体列表中的机器人本体来优化模型能力;跨本体挑战则需要参赛者选定赛事提供,但RoboBrain Robotics模型暂未支持的本体来优化模型能力。


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设三个赛项,每个赛项设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2万元,鼓励您的团队在具身模型上取得突破,让具身前沿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机器人实际操作中,推动具身应用落地。


2.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道


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围绕智能体在物理环境中的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展开,按照目前主流的机器人操作方式,将赛道分为自主完成和遥操作完成两类赛项。这个赛道非常适合那些在具身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有研究经验的团队。


资讯配图


依据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的重要发展方向,该赛道将两类赛项进一步细分。


1自主完成赛项


需要自主完成的赛项分为具身智能工业制造场景应用赛、具身智能商用服务场景应用赛、具身智能养老助残场景应用赛三个赛项。


您的团队可以基于具身智能算法,以双足人形机器人、轮式底盘机器人、足式机器人、上肢操作机器人等为核心,进行自主作业完成比赛。


具身智能工业制造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参赛团队在智能感知与决策能力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考察团队具身智能的感知建模、自主导航等共性技术能力水平。


具身智能商用服务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参赛团队的双臂协作、灵巧及泛化作业能力、多模态环境感知能力和高精度的力控和模型算法等能力。


具身智能养老助残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机器人多模态泛化感知、视觉识别及自主决策能力。


2遥操作完成赛项


需要遥操作完成的赛项围绕具身智能人真实场景中完成特定任务的竞技活动,分为具身智能工业制造场景应用赛、具身智能家庭服务场景应用赛、具身智能安全应急场景应用赛。


您的团队将以双足人形机器人为主要参赛对象,通过遥操作来完成各场景赛项。


具身智能工业制造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持续作业能力以及在视觉识别、灵巧作业方面的开发能力。


具身智能家庭服务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参赛人形机器人面对多任务场景中的灵巧操作能力、操作的精准性以及快速作业技巧。


具身智能安全应急场景应用赛主要比拼人形机器人的视觉感知与语音交互能力、大脑决策以及灵巧手作业能力。


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设六个赛项,每个赛项设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2万元,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赋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验证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的可靠性,提升其真实场景的作业能力。


3.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赛道


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围绕行业发展的前沿领域、最新技术成果以及产业链细分环节展开,分为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两个赛项,比赛形式采用专家评审与现场展示。如果您的团队在具身智能与产业生态方面取得了新成果,那么该赛道欢迎您的到来。


1具身智能学术前沿赛项


具身智能学术前沿赛道聚焦机器人技术交叉领域,技术方向包括具身算法、智能运动、控制感知与交互、结构设计、新材料应用等,典型成果包括多足机器人、轮足机器人、飞行机器人、微纳机器人、软体机器人、机器人模型算法、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人创新机构与新材料等,旨在推动具身算法、智能控制、机器人机构与材料等领域的启发设计与创新。


赛道采用报告分享和产品展示相结合的形式,报告分享环节主要进行产品介绍与PPT答辩;展示环节由主办方提供展示场地,邀请行业内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和高校研究团队,集中展示新成果,现场通过专家评审方式进行打分,主要从创新性、功能性、实用性、工程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评审。


2具身智能产业生态赛项


具身智能产业生态赛项主要围绕视觉传感器、力控传感器、一体化关节、电子皮肤、灵巧手、具身遥操作等重点产业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感知与灵巧作业等对机器人的重要意义。这个赛道将邀请行业内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和高校研究团队,来展示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应用能力。


赛道采用报告分享和产品展示相结合的形式,报告分享环节主要进行产品介绍与PPT答辩;展示环节由主办方提供展示场地,邀请行业内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和高校研究团队,集中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现场通过专家评审方式进行打分,综合考察产品的技术创新性、产品创新维度和产业应用情况。


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赛道设两个赛项,每个赛项设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旨在集中展示具身智能与产业生态的最新前沿成果,为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提供启发与激励,推动新一轮的创新。


资讯配图


除了三个赛道的奖励措施外,大赛另单独设置了创新激励,也就是优秀奖,每个队伍5000元,并颁发创新能力优秀团队证书。


▍参赛的意义


经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各位已对本次大赛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参与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奖项与奖金,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成长机会。


资讯配图


此次比赛意义颇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展示前沿技术,引领创新潮流。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精密控制、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通过参与比赛,团队将有机会展示最新技术成果,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彰显团队的创新实力。


助力人才培养,促进团队建设。参与比赛是一次难得的团队协作经历,从前期准备到中期投入再到赛后复盘,团队中的每一个都能够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专长,通过合作完成比赛。团队成员将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团队的凝聚力也将大幅提升。可以说,此次比赛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加强学术交流,推动行业合作。大赛将汇聚全球顶尖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创新团队,多位院士在内的顶级专家将汇聚一堂。通过参与比赛,团队能够与行业内的顶尖专家与团队进行交流,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与研究方向,获得宝贵意见,更进一步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展开新的研究项目或商业合作。


加速市场推广,转化技术成果。大赛期间的各个环节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展示自身技术实力与产品优势的舞台,通过比赛时的种种表现,吸引潜在的客户、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等等,从而为其提供与投资机构、行业企业交流对接的机会,争取更多支持与资源,加速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


▍快速报名通道


本届大赛将是一个集学术交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场景应用于一体的盛会,将集聚最颠覆的科技创新、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最深度的场景应用和最创意的大赛展示。


本次大赛已经开启报名,目前大赛还正在征集赛事规则意见,并于9月底确定最终赛制方案。


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火热报名中,详情可电话微信咨询:

田先生15901029169(微信同号)

施女士15822668976(微信同号)


报名邮箱:zgc-jsds@leaderobot.com


资讯配图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

资讯配图



工业机器人企业

埃斯顿自动化 | 埃夫特机器人 | 非夕科技 | 法奥机器人 | 越疆机器人 | 节卡机器人 | 松灵机器人 | 珞石机器人 盈连科技 集萃智造 | 优傲机器人 | CGXi长广溪智造 | 阿童木机器人 极智嘉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

亿嘉和 | 晶品特装 | 七腾机器人 史河机器人 | 九号机器人 | 普渡机器人 | 小笨智能 | 机器姬

医疗机器人企业

元化智能 | 天智航 | 思哲睿智能医疗 | 精锋医疗 | 佗道医疗 | 真易达 | 术锐®机器人 | 罗森博特 | 磅客策 | 柏惠维康 | 迪视医疗 | 水木东方

人形机器人企业

优必选科技 | 宇树 | 云深处 | 星动纪元 | 伟景机器人 | 逐际动力 | 乐聚机器人 | 大象机器人 | 中科深谷 | 魔法原子 | 众擎机器人 | 帕西尼感知 | 赛博格机器人 | 数字华夏 | 理工华汇 | 傅利叶智能 | 天链机器人 |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 灵宝CASBOT | 清宝机器人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动易科技

具身智能企业

跨维智能 | 银河通用 | 千寻智能 | 灵心巧手 | 睿尔曼智能 | 微亿智造 | 推行科技 | 中科硅纪 | 枢途科技 | 灵巧智能 | 星尘智能 | 穹彻智能 | 方舟无限 | 科大讯飞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擎朗智能 | 戴盟机器人视比特机器人星海图

核心零部件企业

绿的谐波 | 因时机器人 | 坤维科技 | 脉塔智能 | 青瞳视觉 | 本末科技 | 鑫精诚传感器 | 蓝点触控 | BrainCo强脑科技 | 宇立仪器 | 极亚精机 | 思岚科技 | 神源生 | 非普导航科技 | 锐驰智光 | NOKOV度量科技 | 因克斯 | 褔德机器人 | 巨蟹智能驱动 | 微悍动力 | 元客视界 | 璇玑动力意优科技| 瑞源精密 | 灵足时代

教育机器人企业

硅步机器人 | 史河科教机器人 | 大然机器人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添加微信“robospeak2018”入群!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机器人WAIC现场抢活讲PPT?商汤悟能具身智能平台让机器人「觉醒」
【机器人】突然发疯!人形格斗冠军机器人凌空回旋踢,架子都干翻,现场研究员:0.0?
聚焦落地!真实场景比拼!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报名开启
擎天柱 V3:它犯的每个错都让你离未来更近|马斯克「炸火箭」的哲学,首次用于造机器人:读懂Optimus V3的研发方法论
【会员风采】我会会员单位科钛机器人:“六边形小战士”——极简版CP15
扎得够深,才能走到更远:今天国际移动机器人战略蓝图!
【前沿】DeepMind:乒乓球agent的一小拍,自主学习机器人的一大步标题
【前沿动态】重磅综述!10年间164项研究揭示软体可穿戴机器人技术全貌与未来方向
智元机器人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舞台,演绎科技与文化融合
当机器人开始"自主进化":不得不关注的神经形态芯片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