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郑松毅
编辑 | 杨锦
“AI人才争夺战”,正在加码上演。
7月30日消息,据海外知名爆料记者Mark Gurman发文称,又有一位苹果AI团队核心人才被Meta超级智能团队“挖墙脚”。这是本月连续第四位离开苹果,转身投入Meta的AI研究员。
据透露,这次被挖走的是苹果AI核心华人研究员Bowen Zhang(张博文),已于上周五正式离职,主要负责多模态的核心研究工作。作品包括苹果在WWDC公开的“基础模型架构(Foundation Modals Framework)”。
从领英显示的信息来看,张博文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同济大学,后在南加州大学完成博士学位。自2022年8月加入苹果后,其一直从事机器学习相关工作,此前曾在谷歌、腾讯等公司实习。
在张博文之前,苹果基础模型团队(AFM)负责人庞若明,及另两名AI研究员Tom Gunter和Mark Lee,已被小扎打包挖走。其中,Meta为庞若明开出的薪酬包高达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

苹果团队士气下沉,或考虑放弃自研AI
小扎接二连三的抢人,让苹果团队内部士气日渐下沉。
据消息透露,“团队已有工程师开始观察外部机会,试图借风口找到份更好的新工作。”
近日来,苹果也在为留人持续付出努力。至少在薪酬方面,对AFM团队员工不断做出上幅调整,只是和Meta比起来相形见拙。
除薪酬外,苹果AI策略的长期摇摆不定,也是员工出走的另一诱因。
有员工曾发文爆料,“苹果AI战略的推进长期受到内部管理问题的影响,尤其是高管团队在技术路径上的分歧,导致关键决策延迟和资源分配不均。”
其核心矛盾点在于,内部一派人支持基于旧架构改进迭代,而另一派认为应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全新架构。这种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导致苹果在AI领域的进展缓慢。
据彭博社报道,“在当前处境下,苹果的策略很可能转为考虑使用第三方AI模型,从而应对AI赛道的激烈竞争。”
再加上相比谷歌、微软等竞争对手,苹果在AI研发上的预算和专用芯片开发投入相对不足,限制了其在大规模模型训练上的竞争力,不少员工对看不到前景表示无奈。
目前,AFM团队由Zhifeng Chen负责带队,向苹果AI研究负责人Daphne Luong汇报。

“钞能力”也有失效时
然而小扎的“钞能力”也不总是奏效,最近就遇上了难啃的“硬骨头”。
在挖空大厂后,小扎盯上了明星初创公司,其中就包括OpenAI前CTO Mira Murati的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TML)。
TML成立于今年2月,总部位于旧金山,旨在开发擅于处理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的多模态AI,强调实现人机深度协作的目标。
在TML的人才库中,聚集着一些前 OpenAI 的核心人才,如 John Schulman 和 Barret Zoph。
7月,不满一岁的TML完成20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现估值达12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英伟达、AMD等,是硅谷史上最大的种子轮融资之一。
看到这样一支潜力股,小扎早已迫不及待动手。
据称,小扎先后对Thinking Machines Lab内部数十名员工发出邀约,薪酬最高开到10亿美元的天价,且对其他人的报价也高达四年2-5亿美金,但至今无一人接受其offer。
虽然Meta的公关总监Andy Stone事后在一份声明中尝试解释,“我们只向TML的少数人发出了offer,确实有一份offer是金额巨大的,报道细节有误。”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对这番抢人操作的惊讶度。
一名自称是Meta HR的网友发帖爆料,“今天看到一份薪资包裹,咋一看很普通,然后我点开详情——四年1,000,000,000美元,另外还有签约奖金。”
“我盯着看了许久,以为是输入错误,反复核对了几次。我打电话给薪资系统部门的负责人,告诉他我手里有一个10位数的薪酬包,他们以为我在开玩笑。当我把请求转发给他们后,他们就沉默了。”
“让我惊讶的是那个人拒绝了这个职位,是直接拒绝,没有协商和还价。我关闭了工单,出去散步,尝试重新思考并消化这一切。”他回忆道。
尽管Meta开出天价薪资,但许多AI研究员表示更看重探索方向、研究自由度、以及工作环境的稳定性。
可见,在AI赛道,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比薪酬更具粘性。

“超级智能”明星团队,还未赢得认可
说回这轮抢人招聘,Meta确实花了心思:小扎亲自站台、私信人才谈心、CTO一对一聊技术愿景。高管齐上阵,招聘流程短平快,再加上薪酬丰厚,可谓诚意满满。
有人评价,“如今Meta的面试,足够作为检验身价的新方式。”
然而,从目前业内反馈看,对于Meta想重金打造的这一只明星团队,还没有赢得太多认可。
据公开资料,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MSL)由 Scale AI 创始人 Alexandr Wang 和前 GitHub CEO Nat Friedman 联合领导,目标是把最强的大模型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来。
但有消息透露,MSL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目标至今仍处于摇摆状态,也有不少人对非研究背景出身的两位领导者表示不认可,直言不想为其打工。
再加上Meta最新系列模型,又因种种原因延迟发布,传出基准测试造假的信息,不免让外界对Meta造AI的能力画上一个问号。
另有评价,Meta的此番大动作让人不禁联想到其在过去大项目上的不成功先例。2021年,Meta投入数百亿美元研发“元宇宙”相关产品,但最终市场表现不及预期,直到现在也不再过多提及。
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历史案例,让人们对Meta“超级智能”计划持谨慎态度,认为其可能再次成为一个“昂贵的空想”。
看来,想要真正打动顶尖人才,现阶段的Meta还缺一份令人满意的AI答卷。
运营编辑|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