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丨CUDA将引入RISC-V,英伟达想瓦解Arm和x86霸权

AI芯天下 2025-07-31 20:30
资讯配图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资讯配图



前言
历史轨迹从不简单复刻,却总暗含韵律。

PC时代,Wintel联盟耗时20年使x86架构占据90%市场份额;移动时代,Arm与安卓仅用10年便重现这一统治格局;AI纪元,英伟达正试图5年内将CUDA打造成[跨架构的Windows]

RISC-V的崛起,首次为科技竞赛注入[开源、免许可、可定制]的全新变量。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资讯配图

英伟达官宣CUDA将全面支持RISC-V架构


2025年RISC-V中国峰会上,英伟达硬件工程副总裁 Frans Sijstermans对外宣布,旗下CUDA软件平台将实现对RISC-V指令集架构处理器的兼容。


这一重要举措,为开源架构RISC-V挺进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市场开辟了全新通道。


此前,x86和Arm架构在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与CUDA的深度整合。


目前,数据中心主要依赖英特尔AMD的x86处理器,而RISC-V虽有开源性和可扩展性优势,但因缺少CUDA等核心工具,难以实现主流应用。


这次支持标志着英伟达将其生态系统扩展到开源领域,有望增强RISC-V在高端计算中的应用前景。


英伟达的支持方案依托自主研发组件,融合RISC-V CPU、GPU、网络芯片(如Spectrum-X和Bluefield/ConnectX)及NVLink连接技术,构建了完整的数据中心架构。


NVLink Fusion不仅能以RISC-V CPU取代传统x86/Arm架构,还可通过模块化设计,无缝集成加速器(如Blackwell和Grace CPU)与定制芯片。


此架构致力于提升数据中心的计算密度和能源效率,同时为RISC-V服务器提供端到端的软硬件协同优化方案。


英伟达正与RISE组织等伙伴紧密合作,加速CUDA向RISC-V的移植进程,并计划在RISC-V生态系统成熟后,推出标准兼容的CUDA版本,以支持RISC-V服务器与Linux操作系统的深度整合。


英伟达的系统架构理想是:GPU专注于并行计算处理,RISC-V处理器则运行CUDA驱动、应用逻辑与操作系统,整个系统还集成了专责网络传输的DPU。


这种设计使得CPU能在CUDA环境下全面协调GPU运作。


资讯配图
英伟达多维度战略考量的[如意算盘]


英伟达的终极目标是让CUDA成为[跨架构计算抽象层],绑定全行业算力标准。


在系统级架构上,公司正探索[NVLink Fusion]方案,整合自研CPU、高性能GPU、网络组件及加速库。


通过深度软件集成提升系统效率。在此框架下,RISC-V未来不仅可承担控制路径功能,还有望在数据中心SoC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甚至替代部分通用CPU功能。


更重要的是,英伟达正构建一个独立于任何CPU霸权的生态系统。


通过支持所有主流架构x86、ARM、RISC-V,英伟达确保无论终端使用何种处理器,其GPU都能成为AI计算的核心。


RISC-V的开放性架构靠拢可以使其摆脱核心部件的外部限制,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被动依赖。


既然在硬件层面已经深度依赖RISC-V,那么在软件层面将CUDA与之适配,实现软硬件协同发展,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自身产品的性能和成本,还能在RISC-V生态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从市场竞争角度分析,英伟达此举意在扩大CUDA的生态版图,巩固自身在AI计算领域的霸主地位。


CUDA引入RISC-V架构就相当于为这些新的硬件平台提供了一套成熟且强大的[武器],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基于RISC-V和CUDA进行开发。


未来,即便硬件进行迭代升级,开发者也更倾向于继续使用CUDA和与之适配的硬件,这将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在加速计算领域的主导地位,让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此外,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让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面临诸多困境,一些高端产品无法正常出口。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RISC-V的开源特性,恰好契合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发展的需求。


英伟达通过支持RISC-V,能够在中国市场以及其他对开源架构有需求的市场中,保持甚至扩大CUDA生态系统的影响力,避免因外部限制而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然而尽管CUDA支持RISC-V,但其本质仍属于英伟达的专有系统,实际整合可能受限于授权问题、驱动兼容性和地缘政策等因素。


若未来美国加大出口限制,英伟达理论上可暂停对特定市场的支持。


资讯配图

CUDA移植RISC-V的技术工程挑战


将成熟的CUDA生态移植到新兴的RISC-V平台,绝非简单的技术移植。


英伟达工程师面临三重技术瓶颈,每一项都是硬骨头。


硬件性能不足构成首要障碍,当前可用开发板如SiFive P550和阿里玄铁C920聚焦于中端平台,单核性能落后服务器级CPU约40%,且尚无符合RVA23新规范的商用系统芯片落地这是RISC-V处理器架构的普遍局限。


AI芯片常见的内存墙问题亟待解决,GPU与CPU间需统一虚拟内存架构,否则数据传输延迟将侵蚀30%以上加速效果。


RISC-V的AIA中断控制器和IOMMU支持仍处演进阶段,制约协作效率。


软件生态短板,RISC-V虽支持75个基础软件包,但CUDA涉及的900多个垂直行业库


PyTorch等AI框架到cuDNN、cuBLAS等核心计算库等都需逐一定制化移植,映射逻辑必须彻底重构。


资讯配图

CUDA开放给RISC-V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对于x86架构而言,其在AI服务器市场的主机CPU控制权受到了威胁。


RISC-V的开源免授权费特性,使得芯片设计成本大幅降低,这对于那些对成本敏感的企业和初创公司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如果RISC-V+CUDA的组合能够在性能和稳定性上达到一定水平,那么x86架构在AI服务器市场的份额很可能会被逐渐蚕食。


Arm长期以[服务器能效未来]自居,但连曾试图收购自己的英伟达都开始拥抱RISC-V,局面颇为尴尬。


尤其在中国市场,政府政策导向日益明朗,Arm的许可模式或将遭遇更大阻力。


尽管Arm在移动和边缘计算领域具有深厚的根基,但随着RISC-V在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英伟达CUDA的加持,Arm的优势不再明显。


特别是在AI计算方面,RISC-V+CUDA的组合有可能在能效比等关键指标上超越Arm架构。


而且,Arm架构的授权模式相对复杂,授权费用较高,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相比之下,RISC-V的开源模式更加灵活,能够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


ARM公司刚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在2025年底前抢占50%的数据中心CPU市场。


这一目标一旦实现,将使其数据中心收入从目前的3-4亿美元飙升至5亿美元以上。


但英伟达的转向给这一目标蒙上阴影。NVIDIA新一代NVLink 72结构中已经排除了x86架构,只支持自家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


此外,英特尔和AMD在AI芯片市场本就面临英伟达的激烈竞争,如今处理器这一传统领域也可能受冲击。


RISC-V能高效协同英伟达GPU运作,原本依赖英特尔或AMD处理器的客户或转向更经济的RISC-V方案。


资讯配图

尾:

技术生态霸权正在进入解构阶段当用户们意识到自己不必拘束于单一指令集体系下的限制


当成本与性能不再是二选一的矛盾选项时传统垄断根基就已开始松动。


在芯片行业,开放与封闭的边界变得模糊,RISC-V的开源理想与CUDA的专有生态形成微妙平衡。


部分资料参考:硬件世界:《NVIDIA重磅官宣!CUDA三大CPU架构通吃:不止x86和Arm,还有RISC-V》,电子工程专辑:《英伟达CUDA,拥抱RISC-V》,DeepTech深科技:《英伟达CUDA正式支持RISC-V,开源架构首次进入AI计算核心领域》,科创板日报:《RISC-V,向高性能计算进发!》,半导体产业纵横:《RISC-V,迎来了[破冰者]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END


推荐阅读: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
18948782064

请务必注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R RISC-V
more
【Open Car】硬件 & 外卖 & 杂货铺 终于有个便宜的大船了~~
Sonos Arc Ultra体验:低音效果震撼,App终于好用了
新品 | iQOO Z10 Turbo+ 手机官宣;奇瑞 iCar V27 官图公布
从IP授权到亲自下场造芯,Arm在巅峰时刻果断转身
2700万参数硬刚大模型!1000个样本训出超强逻辑脑,资源消耗不到GPT-4的1%,在ARC基准上击败Claude,代码已开源
华为鸿蒙HarmonyOS 5.1,提前推送
产业丨CUDA将引入RISC-V,英伟达想瓦解Arm和x86霸权
【Open Car】周天外卖专场
iCAR V27官方谍照发布 —— “平替”路虎卫士?
全栈芯基建:Marvell重构AI芯片高速公路(二)光互连与封装革新,驱动2025 AI芯基建爆发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