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智库观察】人工智能中国治理倡议与国际标准架构背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资讯配图

海外智库观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所带来的伦理、安全、技术标准和地缘政治等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2025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不仅是中国展示科技实力的平台,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博弈的关键时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当前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格局呈现出严重的“碎片化”现象,缺乏统一标准与协调机制,全球范围内的法律制度、技术伦理与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首次系统性地提出建立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并同步发布由外交部牵头制定的13点人工智能治理行动计划,试图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协作”的全球治理新框架。


这一倡议迅速引发国际舆论关注。欧亚评论(Eurasia Review)与《卫报》(The Guardian)分别从地缘政治、技术战略与国际规范等角度,对中国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蓝图”进行了深入解读。文章普遍认为,中国的做法意在回应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产业主导、监管宽松”型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尝试以国家推动、国际协调为路径提供制度性替代,尤其强调全球南方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中的参与权与技术获得权。在美国政府于7月推出强调自由创新和低监管的人工智能政策之际,中国的主张不仅展现其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中的制度塑造意图,也反映其外交上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一贯理念。


通过对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议题中采取了“技术展示+制度输出+全球南方倡议”的三位一体策略。这一策略不仅回应了当前全球技术霸权与数字不平等问题,也预示着未来人工智能标准制定与治理模式可能出现的“多极化”趋势。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蓝图”或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在数字化时代争取技术主权与制度话语权的重要抓手。


欧亚评论

Eurasia Review

探索欧盟-英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战略议程


在2025年7月29日发表于欧亚评论的文章《中国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蓝图分析》中,作者 Raju Mansukhani 分析了中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大会开幕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呈现出高度碎片化的趋势,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差异显著,全球缺乏协调统一的治理框架。为应对此局面,中国主张建立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推动制定统一的国际规则与技术标准,强化合作机制,以实现人工智能的健康、安全和普惠发展。


文章指出,中国在此次大会上强调以“开放、包容、协作”为核心价值,反对将人工智能治理变为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工具,提出打造一个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这一倡议包含一份由外交部发布的13点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行动计划,内容涉及推动在联合国框架下构建多边对话机制、制定人工智能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技术伦理合作以及建立开放的跨国开源模型社区。该计划特别强调对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提出通过共享中国自主研发的开源大模型、技术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这些国家缩小数字鸿沟,推动人工智能的普惠应用。


中国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战略与当前美国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文章提到,美国近期公布的人工智能政策更侧重于保护创新自由、鼓励产业主导、减少监管限制,而中国则力图通过政策协调与国际机构合作,实现更具规范性与责任感的治理。中国的做法被解读为不仅试图塑造自身在全球人工智能格局中的领导力,同时也是对西方技术霸权论调的回应,主张构建多极化、非对抗性的技术治理生态。


文章认为,如果这一倡议能获得广泛响应,有望在当前分裂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格局中打破孤立、建立协同,有利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平权和能力建设。作者还指出,中国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大国,其提出的合作型治理模式在实践中正通过技术出口、能力分享和标准对话不断扩大影响力,可能为当前以企业主导的人工智能治理模式提供一种以国家为主导、合作优先的新范式。总的来看,这份“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蓝图”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领域角色的积极重塑,呼应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并对未来全球科技合作秩序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卫报

The Guardian

在特朗普政府公布低监管战略几天后,中国呼吁开展全球人工智能合作


在 2025 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中国将自己定位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导者和创新中心。本文指出,此次大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智能机器人、基础模型、开源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实力,包括超 60 款智能机器人首次亮相,以及数百家企业参与展示人工智能供应链产品,还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高层会议”为契机,推动国际合作与对话平台建设。


文章强调,中国总理李强在大会开幕致辞中呼吁建立一个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以应对当前全球治理机制碎片化的挑战。他指出,人工智能 发展需确保安全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并避免技术被少数国家或企业垄断为“专属游戏”的风险。中国的倡议包括推动对南方国家的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通过开源模型、共建数据基础设施与培训项目,努力缩小全球数字鸿沟。文章认为,这种治理理念与美国近日推出的“低监管”人工智能战略形成对比:美国强调鼓励创新与产业主导,而中国则更重视制度化规则与国际协同。


文章指出,中国此举不仅是对美国监管松绑策略的政策回应,也体现出两国在人工智能治理路径上的显著差异:美国倾向于放松监管以促进科技发展,而中国则更重视通过多边机制协调、设立统一标准来治理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文章进一步提到,中国提出的合作组织及治理理念,旨在通过开放源代码、技术共享、联合声明等方式推动全球共识的形成,特别关注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共享技术资源,缩小数字鸿沟。


文章还强调 WAIC 吸引了来自 40 多个国家及多位人工智能界名人,如 Geoffrey Hinton、Eric Schmidt 等参与,成为中美紧张科技竞争背景下的重要国际平台。尽管美国对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实行限制,但从华为到阿里巴巴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仍然与特斯拉、谷歌、西门子等外国大厂共同出席大会,展现出科技领域的开放与融合态势。


本文总结道,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通过举办 WAIC 展示技术实力、推动全球治理对话、构建开放合作体系的整体布局。中国提出的多边治理倡议和技术普惠主张,有望为全球人工智能制度构建提供新的参照,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搭建能力共享平台,从而在现有以西方主导的人工智能标准架构中形成有意义的补充和平衡。









2025 年 7 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在上海举行期间,“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TechNode 报道指出,来自 ISO、ITU 等国际组织与高校、企业界嘉宾聚集论坛,深入讨论全球 AI 技术标准框架与国际协作路径,强调制定统一规范势在必行,尤其是在数据互联互通、算法解释性、安全合规等层面达成共识尤为重要。


同期,中国工信部人工智能标委于大会上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 版)》,明确了算法模型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体系架构。这标志中国正加速构建贯穿基础设施、安全治理、应用规范的 AI 标准体系。在此背景下,技术标准的制定从技术性评测扩展到治理结构范畴:一方面涉及模型能力、算力兼容、效率性能等指标;另一方面还涵盖模型训练数据管理、伦理安全审查、算法透明性等制度内容。未来 AI 标准竞争,或将超越性能比拼,转向制度话语权、合规路径及可追溯体系构建的深层较量。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

CIGI

中国推动AI标准国际化路径:从参与到输出


据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2025年7月发布的报告《中国的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与其地缘政治抱负》指出,中国政府在WAIC 2025期间推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四大治理原则:尊重国家主权、保障技术可控、推动公平合作与开放共享。该行动计划不仅是中国在国际治理话语体系中发声的标志性举措,也被视为构建AI全球统一标准体系的“制度起点”(CIGI,2025)。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世界互联网大会(WIC)等官方机构的报道显示,当前已有至少69家中国科研单位、企业和标准化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和IEEE等组织主导的AI标准制定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WAIC标准论坛中,中国代表团着重强调推动ISO/IEC 42001(AI管理体系标准)在国内落地,并主张将模型能力评估、安全标签、训练数据透明化等要求纳入国际治理框架,为中国主导的“备案类标准”走向国际提供制度铺垫。


CIGI报告指出,与美欧主张的“技术参数导向、性能优先”的标准思路不同,中国的标准路径更注重将AI治理理念嵌入技术规范本身。例如,中国在模型训练流程中引入数据可追溯制度、行为审计系统和场景适配边界,用以对模型功能、合规性、责任归属进行制度化标注。这种路径旨在为“强政府参与 + 备案机制监管”模式构建通行的国际合法性。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标准化路径正从“参与者”向“规则塑造者”转型。通过与全球标准化机构共建实验平台、发布倡议书、引入国际治理项目示范点等方式,中国正在试图实现“备案制度国际化”,将国内已有的备案条款和模型管理机制上升为可在跨国流通环境中适配的通用规则。


总体来看,中国当前采取的路径并非仅限于技术指标竞争,而是通过对治理理念的制度化包装、模型透明机制的标准化输出,构建一套能在国际上被理解、采纳、甚至被引用的“中文规则模板”。这与美方基于MLCommons性能评测体系、倡导社区自治的标准理念构成了根本对立,也预示着未来AI国际技术标准之争将愈发突出制度结构层面的分化。









原文链接:

https://www.wicinternet.org/202507/28/c_1112924.htm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507/1339323.shtml

3 https://www.cigionline.org/articles/chinas-ai-governance-initiative-and-its-geopolitical-ambitions/



文章检索及编译:康思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吴思叡(华盛顿大学)

审核:赵杨博

排版:李森(北京工商大学)

终审:梁正、鲁俊群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编
上述信息均根据原文内容整理,谨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本机构立场和观点

往期回顾

海外智库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观察第284期

海外智库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观察第283期

海外智库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观察第282期


关 于 我 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more
响应国家战略部署 三大权威机构联手打造“低空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研修班”
学会活动丨AI-CAD项目获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引领国产工业设计软件新纪元
论坛直击 | WAIC 2025“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年报|2024-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研究年度报告
WAIC Young | 用AI玩转非遗,联合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打造不一样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工银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伙伴行动计划成功启动
2000一张票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好看的竟然是机器人?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新书预售| “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丛书”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
论坛直击 | WAIC 2025“人工智能交叉科学论坛”圆满举办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