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军解读:中国成无人机最大市场,2030 年低空经济剑指十万亿

适航取证 2025-08-01 07:00

 万亿级新赛道如何重塑未来经济格局

引言:从无人机到低空经济,中国开启立体发展新图景
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上,中国正以无人机为支点,撬动万亿级低空经济新蓝海。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近日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无人机市场,预计到 2030 年,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十万亿,成为继互联网、新能源之后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这一论断背后,是技术突破、政策赋能与市场需求的共振,更是中国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的战略卡位。

一、无人机:低空经济爆发的核心引擎

作为低空经济的 “先行军”,中国无人机产业已形成全球领先优势。2023 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 1174.3 亿元,同比增长 32%,注册无人机数量突破 217.7 万架,占全球市场份额超 70%。从深圳大疆消费级无人机的全球垄断,到顺丰物流无人机实现偏远山区 “次日达”,再到亿航智能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西班牙、沙特的规模化应用,中国无人机正从 “中国制造” 迈向 “全球标准”。

三大驱动力重构产业格局:

技术迭代:大疆的多旋翼飞行控制技术、亿航的 eVTOL 自主导航系统,以及 AI 与无人机的深度融合(如仿生飞控、端侧视觉导航),推动无人机从 “工具” 向 “智能机器人” 进化。

政策松绑:2024 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 年进一步提出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安徽芜湖、贵州等地已建成 200 余家通航产业链企业集群,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覆盖超 30% 空域。

场景拓展:农业植保(2023 年市场规模 281 亿元)、物流运输(年增速 32%)、城市安防(157 亿元)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正将无人机从 “高端玩具” 变为 “生产要素”。

二、低空经济:十万亿目标的底层逻辑

罗军指出,低空经济是以 1000 米以下空域为载体,通过常态化飞行形成的经济业态,其核心在于 “空域开放 + 基础设施 + 应用创新” 的闭环。按照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 年低空经济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2035 年突破 3.5 万亿元,而 2030 年的十万亿目标,正是基于以下三大支撑:

1. 空域资源释放的乘数效应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仍处于 “上半场”,核心矛盾是空域利用率不足。罗军强调,未来需通过 “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 建设,实现空域数字化管理、飞行服务标准化,例如深圳已启用低空运行管理中心,广州、苏州等地正规划建设空中交通指挥平台。一旦空域资源全面激活,预计将带动航空制造、通信导航、能源补给等上下游产业超 10 倍增长。

2. 技术融合催生新产业范式

能源革命:半固态电池商业化推广(能量密度突破 400Wh/kg)、氢燃料增程方案(续航超 5 小时),将彻底解决无人机续航瓶颈。

eVTOL 破局:亿航智能的载人无人机已交付超 300 架,计划 2030 年实现城市空中的士普及,其与沙特主权基金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技术标准正输出全球。

AI 深度赋能:华为云 AI 训练平台使无人机识别准确率逼近 99%,仿生飞控系统可应对城市峡谷、雨雾等复杂环境,推动无人机从 “辅助工具” 变为 “决策中枢”。

3. 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机遇
低空经济具有 “三产联动” 特性:农业植保提升生产效率(每亩成本降低 30%),物流无人机重构供应链(偏远地区配送时效缩短 80%),空中游览、应急救援等服务则直接创造消费价值。罗军预测,2030 年后低空经济重心将从装备制造转向应用服务,形成 “硬件 + 软件 + 场景” 的万亿级生态。

三、挑战与破局: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

基础设施短板:全国通用机场仅 449 个,不足美国的 11%,且低空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网络尚未成网,导致 “有飞机无跑道、有需求无保障”。

技术卡脖子风险:航空发动机、高端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eVTOL 电池能量密度(285Wh/kg)仅为燃油的 1/5,制约长距离应用。

管理体系滞后:空域划设标准不统一、飞行审批流程复杂,例如某城市无人机咖啡配送因地面跟踪成本过高而难以规模化。

罗军的破局之道:

顶层设计: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空交通管理标准,推动 “通信、导航、监视、情报” 一体化平台建设,避免各地 “重复造轮子”。

技术攻关:聚焦半固态电池、AI 飞控、量子加密通信等关键领域,通过 “揭榜挂帅” 机制加速技术产业化。

场景培育:优先在物流、应急、城市通勤等刚需领域落地,例如顺丰在粤西的无人机物流网络已实现日均千单配送,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 40%。

四、未来已来:普通人如何抓住低空经济红利?

对于创业者与投资者,低空经济蕴含三大机遇:

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服务站、起降平台、空域管理系统等领域将催生千亿级市场,例如深圳规划 2025 年建成 100 个无人机起降点。

细分场景创新: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医疗急救等领域仍存在 “最后一公里” 痛点,具备技术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快速崛起。

技术配套服务:无人机保险、培训、数据服务等后市场潜力巨大,例如重庆昊苍科技的无人机操控员培训业务年增速超 50%。

结语:低空经济,中国凭什么剑指十万亿?
从无人机制造到低空经济生态,中国正以 “技术 + 政策 + 市场” 的三重优势,构建全球低空经济新秩序。罗军的十万亿预言,本质是对中国创新能力与制度优势的深度信任 —— 当空域开放与技术突破形成正向循环,当应用场景与产业升级产生化学反应,低空经济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跃迁的战略支点。正如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所言:“未来十年,低空经济将重新定义城市交通,而中国,正在书写这场革命的剧本。”

 本公众号致力于提供准确、全面的资讯、分享航空知识。然而,我们不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完全无误,也不对因使用这些信息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低空经济 无人机
more
建议收藏!一文了解无人机产业链(附所有整机标的)
北京暴雨中的低空救援:直升机30余小时飞行转移近百人,运送物资5吨;通信无人机、大型载重无人机纷纷出动......
论剑低空经济,赋能区域发展——首届低空经济领域及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论坛在沪召开
聚焦科技教育发展!东莞异能无人机刘敏校长参与世界机器人大赛组委会交流峰会
首次!最大起飞重量2.3吨的YH-1000大型无人机成功完成重庆复杂地形载货验证飞行
【无人机】全国首次,翼龙无人机紧随台风“韦帕”并抵近侦察
八省区少年齐聚异能无人机基地,解锁科技研学新体验
罗军解读:中国成无人机最大市场,2030 年低空经济剑指十万亿
低空经济海外瞭望 | 人民日报:德国加快无人机商业化应用
Nature子刊 | 上交突破极限,端到端无人机高速避障,可微分物理实现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