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五条路线、十四个点位,穿梭六大城区,2025年WAIC环游记圆满收官。
从智能终端到社区服务,从AI艺术展到机器人制造,“WAIC City Walk”将AI从展馆延伸至城市肌理,将技术的可能性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走线团成员们在不同点位间穿梭,实地感知着AI如何作用于每一个人、每一处空间、每一种生活。

300+参访嘉宾,城市成为最好的“AI试验场”
WAIC City Walk自7月27日至29日连续三日运行,组织5条AI主题线路,涵盖“AI+智慧生活、智能终端、都市工业、创新生态、城市映像”五大方向,带领300多位参访人员走访打卡全市14个落地典型点位。
参访人员在世博展览馆南广场集合,乘坐大巴统一出发,分批走访不同线路点位,在“讲解+参访+体验”的机制设计下,获得沉浸式、一线化的真实科技体验。


活动期间重点亮相的包括:
场景真实:所有点位为实际落地运营的AI项目与空间,非临时布景;
动线合理:各线路结合上海城市布局及产业集群,兼顾行政区域与空间类型;
机制闭环:通过预约机制、集结出发、统一讲解、场域互动,构成“体验前—体验中—反馈后”的完整路径
这不仅是一场城市参访,更是一场结构清晰、节奏紧凑的AI落地实践观察。每一站都有技术“生根”的痕迹,每一段旅程都留下“智能城市”的脚印。

这不只是一次City Walk,更是一次AI Reality Check
本届 WAIC City Walk 共组织5条主题路线,围绕“AI+智慧生活、智能终端、都市工业、创新生态、城市映像”五大方向,走访浦东、徐汇、杨浦、黄浦、虹口、宝山六大城区,实地打卡 14个AI重点场景点位。
三天走线中,我们收到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参与者的真实反馈,或震撼、或启发、或共鸣。他们不仅是观众,更是这场“AI现实测试”中的观察者与讲述者:
在杨浦区复兴岛,外籍参访人员驻足认真翻阅介绍图纸,展厅陈设串联起城市更新与AI参与式治理的交汇节点

在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黄色机械臂同步运作,自动化产线环环相扣,工业AI的效率与精准尽显其中,现场观摩的访客纷纷拍摄记录

在模速空间,AI语音助手、交互终端和智能零售设备集体亮相,现场展示“科技即生活”的多元日常场景

在豫园商城,传统建筑屋檐之下,数字叙事与历史意象交织共存,一条“智能游线”在传统空间中自然生长

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数字影像与互动界面营造出“人机共生”的沉浸氛围,引发参访者对于创作、智能演化等的多维思考

这些片段构成了一个生动的答案:AI不止是“技术”,而是“场景”,是“人—空间—数据”交互下的新生活方式。而WAIC City Walk就是这场现实检验的触点,是一次让科技走出PPT、落入现实的测试现场。

一场漫游的完成,更是一种机制的开启
把AI“嵌入”在真实街区、园区、社区;
把公众“带入”沉浸式体验情境;
把技术“转译”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细节。
围绕“科技如何展示”“成果如何体验”的课题,WAIC City Walk尝试给出一套真实、沉浸、可持续的城市式答案。它不仅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感知路径,也为未来人工智能的落地实践打开了更具传播力的现实通道。
随着7月29日最后一批线路圆满结束,本届WAIC City Walk顺利收官,但城市中的AI实践仍在继续生长。
未来,WAIC City Walk将以更丰富的场景、更广泛的区域、更开放的机制持续推进,持续放大“科技×城市”的联动价值。
下一次的WAIC City Walk,会从哪里出发?又将打卡哪些城市更新的AI节点?
我们明年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