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个月催生全球工业软件中国总部
2025 年 7 月 30 日,法国达索系统公司在南京举行的中法制造业数智化高端对接会上正式揭牌 “达索析统(南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宣布启动工业软件项目并打造智能制造中国总部。这场跨越万里的合作,从 2023 年底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到最终落地,仅用了 18 个月,而企业注册流程更是在不到一个月内完成,创造了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新纪录。
达索系统全球执行副总裁、亚太区总裁许善淞在接受采访时感慨:“我们本以为注册至少需要 3 个月,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 这种 “南京速度” 背后,是南京市政府与玄武区投促局的 “一把手” 招商策略和全流程服务体系。为确保项目落地,徐庄高新区招商团队全程陪同企业准备材料,甚至在 6 月 30 日晚间 9 点完成营业执照审批,展现出 “全天候响应” 的服务效率。这种高效的政务环境,正是达索系统选择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
达索系统的中国野心:从技术输出到生态共建
作为全球 3D 软件与创新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达索系统此次在南京的布局绝非简单的区域扩张,而是其 “在中国,为中国” 战略的关键落子。根据规划,南京公司将重点聚焦智能制造领域,提供 SaaS 服务、中小企业标准化解决方案及大客户定制服务,构建从开发到维护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初期聚焦江苏市场,后期将辐射全国,并计划拓展至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达索系统将在南京建设四大核心板块:新型工业化赋能中心、行业解决方案中心、工业装备制造发展中心和卓越中心。其中,卓越中心将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化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达索系统全球首席执行官帕斯卡・达洛兹表示:“南京的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生态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将全球领先技术与本土需求深度融合的绝佳平台。”
在技术层面,达索系统的 “3DEXPERIENCE 平台” 将成为南京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该平台整合了覆盖 12 个行业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从设计、仿真到生产的全流程数字化协同。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传统模式下各环节数据传递需依赖文件导入导出,而基于该平台,不同部门可实时共享数据源,虚拟装配验证更能降低物理样机成本 30% 以上。这种技术优势,将直接赋能徐工集团、南钢等本地龙头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产业共振:南京如何成为工业软件 “硅谷”
达索系统的选择,折射出南京在工业软件领域的独特优势。作为中国首个 “软件名城”,南京拥有 4 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超 1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产业规模突破 8600 亿元,其中工业软件占全省 40% 份额,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的完整生态链。2024 年出台的《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工业软件的实施意见》更明确提出,支持国内外工业软件企业在宁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
这种政策红利与产业基础的叠加效应,吸引了包括国睿信维、翼辉信息等 162 家本土工业软件企业集聚。例如,翼辉信息的工业操作系统 SylixOS 已应用于 C919 大飞机、高铁等国家重大项目;国睿信维的 REACH 睿知平台则服务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高端领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每年培养超 10 万名理工科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更值得关注的是,南京正通过 “场景 + 市场” 融合模式加速工业软件落地。例如,南京科远智慧的 NT6000V5 智能分散控制系统已在能源电力行业应用近 5000 台套;南京天洑软件的 “大语言模型 + 工业智能体” 方案,帮助广汽集团提升研发效率 20% 以上。这种 “技术研发 - 场景验证 - 市场推广” 的闭环,使得南京成为工业软件创新的最佳试验田。
全球竞合:工业软件巨头的中国战略图谱
达索系统的南京布局,并非孤例。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巨头纷纷加码中国市场,形成各具特色的战略路径:
1. AVEVA 剑维软件:本土化研发的标杆
2025 年 7 月,AVEVA 在宁波成立中国智能创新中心,作为其首个面向本地需求的研发机构,重点推进工业 AI 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本土化应用。例如,其与中国昆仑工程合作开发的 E3D AI 助手,通过集成大语言模型 DeepSeek,实现了工程设计效率提升 40%。母公司施耐德电气的协同效应,更使其在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 西门子:智能制造的生态构建者
西门子在苏州设立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其与宝钢股份合作的 “黑灯工厂” 项目,通过 MindSphere 平台实现设备 OEE(综合效率)提升 15%。此外,西门子还与南京市政府合作推进 “工业软件生态创新园”,计划引入 100 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3. Autodesk:知识产权博弈的另一面
与达索系统的高调布局不同,Autodesk 近期对中国企业中望软件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凸显了国际巨头在华竞争的复杂性。这场涉及 ZWCAD 核心产品的诉讼,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市场份额与行业话语权的博弈。中望软件的 “二维 CAD + 三维 CAD/CAM + 仿真” 产品矩阵,已在机械制造、建筑设计等领域占据 15% 的国内市场份额,成为 Autodesk 的直接竞争对手。
4. SAP:工业互联网的云端布局
SAP 在上海设立的 “工业 4.0 创新中心”,重点推广其 S/4HANA 云平台和智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其与海尔集团合作的 “灯塔工厂” 项目,通过实时数据驱动生产决策,实现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25%。SAP 还计划在南京设立分中心,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
挑战与机遇:工业软件的 “中国时刻”
尽管国际巨头加速布局,但中国工业软件市场仍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高端工业软件仍被欧美企业垄断,例如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领域前十大厂商中,国产软件占比不足 5%;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纠纷、供应链安全等问题,成为本土企业出海的 “拦路虎”。
然而,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正在重塑行业格局。例如,达索系统在南京的研发中心将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未来知识产权属地化成果将直接赋能本地企业;AVEVA 的工业 AI 应用案例已反向输出至东南亚市场,形成 “中国经验 - 全球复制” 的新模式。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的产业集群效应,更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工业软件创新的 “试验场”。
正如达索系统首席执行官帕斯卡・达洛兹所言:“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市场,更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当工业软件巨头的全球战略与中国制造业升级需求深度融合,一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南京,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城市,或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