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场全球AI(人工智能)少年的巅峰对决——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拉开帷幕。310名来自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生以“码”会友,在互学互鉴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IOAI是国际科学奥林匹克家族中最年轻的一位,将中国首秀选在北京海淀,看中的是这里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模式。近年来,北京市将AI教育与人才培养无缝衔接,不断打造 着AI产业创新发展的“北京样板”。
前沿科技成果融入科学教育实践
本届IOAI聚焦“AI挑战与人机共创”,各种“硬核”挑战颇具看点。其中,团队挑战以“未来工厂”为主题,首创中学生AI实机部署模式。首次开设的个人挑战采用“即时算力触发式调度”机制,选手需在两天内,在北京本土AI科研平台——玻尔科研空间站上完成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实战任务,过程可调用组委会配置的大语言模型辅助解题。
所有挑战任务及所用设备均是当下热门的硬科技。团队挑战前十名队伍将获得特别机会——把优化代码部署在今年链博会最吸睛的机器人之一——银河通用机器人上,在“未来工厂”模拟实景完成实际操作。
这种前沿科技成果直接融入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的模式,正是北京特色之一。北京市中小学的AI人才培养课本、教具绝非“老生常谈”,而是走在科技最前沿。
北京市海淀区还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联合高校、企业共建资源共享、创新实践的协作平台;推出“海π智能体”应用,覆盖“智慧助学”“智慧助教”“智慧助管”3大场景,已在100余所学校上线。
创新产业育人全链条打通
2024年,IOAI国际组委会在给第二届IOAI主办方十一学校的授权信中写道,“你们的参与,必将提升本届赛事的影响力,并为全球范围内的AI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横跨产学研的“北京力量”,是支撑这场全球赛事的最大底气。火山引擎、深势科技、银河通用等企业提供算力与技术支持,中关村学院、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担任学术指导……同时,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全程护航。
本届IOAI也嵌入北京创新产业育人全链条中。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80支代表队的310名中学生的创新成果,有望依托北京丰富的科创资源照进现实。
培养AI人才,不再是传统的学科逻辑,而是“政、校、企、家”齐发力。北京市创新“中学+企业+高校”协同机制,打通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十一学校在深势科技的玻尔科研空间站发布了多门人工智能课程,清华附中联合中国科学院团队开展“计算机视觉与文物修复”课题研究。北京市教委还编制了中小学AI课程教学指南,配套动态更新课程资源,形成常态化教学格局。
教育与科创的双向奔赴
AI素养,已不需要做具备“与否”的选择,北京正探索打造AI领域“创新雨林”,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政策与资源“双轮驱动”,AI人才留得住、引得来。
今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陆续出台《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政策,从技术攻关、资金保障、算力资源等多方位、全要素推动北京科技创新发展。
同时,北京市统筹算力资源建设,推动全市建设智算资源超3.3万P,让AI企业“算力无忧”。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已投决项目41个,出资金额28亿元。构建多元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投贷联动、股债联动等业务模式创新,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未来一周,全球首个聚焦中学生AI应用与创新的高水平学术活动将在北京上演,AI少年们在各项挑战中调试代码时,不远处的AI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攻关下一代AI算法,校园旁的企业总部中,工程师们在优化教育智能体的交互体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正在北京这片创新沃土上开展生动实践。
往期推荐

补短板、填空白,2025年新技术新产品首次进入市场项目申报开启
IOAI首次落地中国!全球AI少年齐聚北京,展开“巅峰对决”——
重磅!《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