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车Daily”8月7日北京报道
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小鹏与华为正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昨日公开表示,2027年将不存在智驾路线是选择纯视觉方案还是激光雷达方案的问题,暗示纯视觉将彻底统一市场。
激光雷达派的阵营里,华为、百度、蔚来是坚定的践行者。华为ADS3.0搭载3颗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及13颗摄像头,400TOPS的算力为复杂路况兜底;百度ApolloRT6的旋转式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达250米,在雨雪雾等极端天气下的识别精度成为其核心卖点。他们的逻辑很直接:硬件堆料才能为安全上“双保险”。
而小鹏与特斯拉组成的纯视觉派,正用算法迭代挑战这种“硬件至上”的逻辑。小鹏XNGP日均300万公里的训练里程,让摄像头捕捉的视觉数据在算法加持下不断进化,常规路况的流畅表现已得到市场验证。更关键的是,省去激光雷达的硬件成本,让技术落地的性价比优势愈发明显。

何小鹏在近期采访中再次强化了对纯视觉的信念,前年我们就定了调,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只走纯视觉。他直言,早期纯视觉的短板源于算力不足与像素局限,而如今技术突破正在改写规则,“未来纯视觉能看到路上的钉子并提前预判,这是激光雷达难做到的。”
这种对技术上限的判断,让他大胆预言:现在两个路线的选择可能是个问题,但到2027年,可能就不是问题了。
这种技术抉择背后,藏着对市场的深刻考量。小鹏第一代P7出海时,因尾箱、空悬等配置与海外需求错位遇冷,这让何小鹏深知,不同市场对产品的期待存在显著差异。就像他所说,“中国的情绪价值不能直接套用到全球”,技术路线的选择同样需要适配市场的现实需求——纯视觉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或许能让其在全球化布局中更具竞争力。
行业对这场路线之争仍有分歧。有观点认为,2025年后激光雷达成本有望大幅降低,硬件门槛降低可能催生技术融合。但眼下,激光雷达在极端场景的安全性与纯视觉的算法迭代效率,仍支撑着两派各自的阵营。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2027年这个时间点意味深长。届时L4级自动驾驶或将商用,技术路线之争将迎来终局。何小鹏的预言能否实现,取决于未来两年算力突破的速度。目前,华为等企业仍在加大激光雷达研发投入,这场"左右之争"远未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