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印发《福建省信息通信行业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围绕网络基础设施升级、算网协同发展、融合基础设施部署、通信行业创新、应用赋能等五大方面提出12项重点任务。其中,应用赋能方面,重点聚焦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生活服务体验升级、智慧海洋与低空经济四大场景,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与生活服务体验升级的双重突破。
《行动计划》明确,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基于通感融合的低空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泛在感知能力。深化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融合,探索基于通感遥深度融合的低空安防、车联网、低空通航、无人机物流、低空巡查等城市级应用,打造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新标杆。以应用场景拓展为核心,加快探索通感融合、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等5G-A技术在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低空农业、应急救援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

福建省信息通信行业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高效赋能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为驱动,助力福建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推动我省“双千兆”网络普及,农村和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更加完善,通信网络终端连接规模持续扩大,5G积极演进,万兆光网积极创新,算力规模稳步增长,信息通信产业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显著增强,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广度深度进一步扩展,信息通信行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成为建设现代化新福建的关键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持续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1.持续提升5G网络通感一体供给能力
5G网络深度广度覆盖。深入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动政务中心、文旅场所、卫生健康机构等重点场景5G深度覆盖,为公众提供更高品质网络服务。加快“宽带边疆”建设,逐步提升沿海海域、海岛等地区网络覆盖水平,积极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增强网络覆盖能力。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工业、制造、能源等重点领域部署,加速推动5G RedCap县级以上城市连续覆盖。到2027年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43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0%,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
5G-A网络先行先试。有序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5G-A超宽带特性规模覆盖,面向不同行业领域,提供上下行超带宽、确定性传输、通感融合、超轻量化、新型无源物联等差异化技术能力。加快推进网络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推动5G-A技术进入生产控制核心关节,探索开展5G-A行业虚拟专网试点,推动超轻量化、无缘物联等功能部署。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基于通感融合的低空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泛在感知能力。到2027年,累计建造超过3.5万个具备5G-A能力的基站。
2.加速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和万兆光网试点
千兆光网覆盖普及。提升千兆光网家庭覆盖率,加快推进10G PON升级换代,面向家庭提供超千兆服务。推进住宅校区、商务楼宇、工业产业园区等重点场景全光网络建设,支持在新建和老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同步开展FTTR改造。到2027年,10G PON及以上速率端口占比达到80%。千兆光纤宽带家庭用户数量占比达到45%。
万兆光网试点部署。开展F5G-A万兆光网技术创新验证及商用试点,重点推进50G PON技术在小区、工厂、园区等应用场景的商用试点,实现50G-PON(无源光网络)超宽光接入、FTTR(光纤到房间)与第7代无线局域网协同、高速大容量光传输、光网络与人工智能融合等技术的部署应用。到2027年,福建50GPON端口实现万级规模,打造“万兆小区”不少于20个、“万兆工厂”不少于10个、“万兆园区”不少于5个。
广域网络承载能力提升。加快骨干网、城域网、行业专网升级改造,利用基于分段路由(SRv6)、网络切片等技术,提升企业专线、家庭宽带、移动终端等业务服务能力。在城域核心及以上推进400GE带宽升级,巩固发展骨干网络路由器集群技术优势。推进IPV6+技术在千兆网络部署应用,增强城域网业务节点服务能力,提供灵活调度、配置可靠、维护智能的网络保障。
(二)推动算力与网络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3.探索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
加快算力设施规模化发展。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数据中心资源,着力提升通用算力资源利用率,加快实现智能算力资源供需平衡。鼓励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涵盖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超级计算的融合算力中心与存算一体的新型数据中心,形成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元算力供给体系。到2027年,数据中心布局进一步优化,规模实现显著增长,全省互联网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达9 EFLOPS。
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构。着重提升全闪存等前沿存储技术占比,推动存储设备全闪存化转型升级,打造以安全可信、绿色节能为关键要素的数据存力基础设施架构。加快构建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关键行业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的容灾备份建设,灾备覆盖率达100%。
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产业链协同联动,逐步形成自主可控解决方案,鼓励算力基础设施采用安全可信的基础软硬件进行建设,加快高耗能老旧设备升级改造。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软硬件协同和安全保障能力。依托一体化算力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云网边端”安全态势感知和网络协同防护能力。
强化算力接入网络能力。加快OTN全光传输系统泛在部署,推动100G城域光传输设备向综合接入节点和用户侧部署。加速推动党政机构、金融机构、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重点场所实现OTN网络就近接入,满足企业快速、就近、灵活、高效联接算力需求。到2027年,重点场所OTN覆盖率达到90%。
强化枢纽网络传输调度能力。加快部署单波400G超高速、超大容量光传送系统,试点验证单波800G C+L波段超高速光传输技术。推动全光调度(OXC)布局建设,提升光层动态调度能力,加快建设福建至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一跳直达直连网络及省内大型数据中心间互联省干网络,适时推动大陆直达台湾本岛的海峡光缆1号海缆扩容工作。到2027年,打造市域1ms、省域5ms、到粤港澳、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10ms、全国20ms的福建算网协同体系“1-5-10-20”四级时延圈。
(三)加快融合基础设施部署升级
4.加快工业网络性能提档升级
推动5G网络、边缘计算等网络设施建设与现有工业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推广5GRedCap、5GLAN等技术应用,加快构建面向工业企业的高质量网络。加快工业领域5G虚拟专网建设,支持工业企业利用5G、千兆光网改造升级内外网,分领域、分层次深耕5G专网。支持工业网络设备、工业设备等改造更新,构建安全可控新型工业网络体系。加快布局6G、卫星互联网、Wi-Fi7、TSN(时间敏感型网络)等未来网络生态,进一步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高安全的网络服务。
5.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
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强化工业互联网、标识、平台、安全、数据综合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结合省内新一轮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政策、技术、标准、产品、服务等一体化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为实数融合、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入制造业研、产、供、销、服等全生命周期。
(四)构筑行业发展新优势
6.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
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大通信行业技术、业态模式、管理制度等创新,推进信息通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行业企业加速毫米波、太赫兹通信、可见光通信、量子通信等下一代通信网络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加大空天地一体化快速高精度定位、多源信号融合定位等技术布局,协同创新基础理论、技术、标准、产品等,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7.加快5G规模化应用“扬帆”升级
发挥5G牵引作用,聚焦生产经营、公共服务、新型消费等领域高价值共性应用需求,推动5G应用升级,多方位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5G-A、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技术在电力、油气等应用,打造无源物联仓储、透明化物流跟踪、智能制造等典型场景。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分类、分业、分阶段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融合,全域、全链、全环节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8.持续推动5G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5G NR广播技术验证与试点示范,推动产业端到端支持5G NR广播功能,加快5G毫米波端到端产业链成熟,打造适配多类场景的终端创新生态。深化5G+AI赋能行业智能化变革,加快5G+北斗在定位、授时等领域的技术能力提升及应用推广,推进5G与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加速5G与行业融合产品落地,开展“5G Inside”(5G内置)等产业供需对接活动,持续丰富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打造5G应用关键共性能力平台,推进5G与行业内网、设备等融合改造及更新。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大通信行业技术、业态模式、管理制度等创新,推进信息通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五)深化行业应用赋能
9.赋能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
深化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融合,探索基于通感遥深度融合的低空安防、车联网、低空通航、无人机物流、低空巡查等城市级应用,打造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新标杆。发挥行业主体规模化用户基础优势,支持行业企业构建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乡村、智慧城市全链条赋能模式支持运用下一代网络、云计算、智能传感等技术,推动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10.赋能生活服务体验升级
聚焦新型信息消费场景,推动基于5G-A的“上行千兆”基础体验网络建设,打造裸眼3D、虚拟现实、云游戏、4K/8K超高清视频等场景应用。围绕居家办公、娱乐、养老、安防、教育等需求,加大人工智能、XR(扩展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挖掘移动高清、移动看家、健康养老、全屋智能等智慧家庭业务场景价值。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与旅游、文化、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加快文旅场所、交通、医院、学校、体育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探索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11.赋能智慧海洋蓬勃发展
推动海上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与海岸高塔、海上灯塔、信号浮标、岛礁、海上油气和风电平台等海上基础设施资源的融合部署和共享利用,探索推进海上装备预置通信设施标准体系建设与试点,加快推动海上装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加快提升海洋信息化水平应用,利用5G-A通感一体等新技术,结合海上船舶安全风险防控、海洋防灾减灾等海洋渔业应用需求,深化北斗、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卫星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12.赋能低空经济创新增长
依托5G-A通感一体融合低空网络,优化对天气、地形、障碍物和其他飞行器的实时感知,提升低空飞行器环境感知预测能力和图像识别能力,为低空经济产业智能化、网络化和集群化提供坚实支撑。以应用场景拓展为核心,加快探索通感融合、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等5G-A技术在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低空农业、应急救援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空经济标杆。强化产业生态构建,积极开展与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科研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建立福建省信息通信行业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重点目标、重点专项有效落实。各通信企业认真对照本方案,建立健全的工作推进机制,细化本企业实施方案和工作举措,“清单化、闭环式”推动各项任务目标落地。
(二)营造合作创新环境
强化齐抓共管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围绕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整合产学研用等资源,发挥优质平台作用,加大联合创新力度。
(三)强化投资统筹
根据各地网络覆盖和应用需求情况,统筹年度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投资,对政策优、落实好的地市予以倾斜,推动形成新型信息设施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双向互促的良性格局。
(四)加大宣传引导
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加大对专项行动进展、典型应用、创新标杆等内容的宣传。各地市通信管理部门和通信企业要及时总结推广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强基赋能作用的经验总结,树立先进典型。
附件:


文章来源福建通信管理局、低空经济圈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