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Daily”8月9日北京报道
一则离奇的转让信息近日在小米汽车用户群引发震动。某平台上,自称小米YU7准车主的广州“Aana”(化名)发布消息:“小米YU7订单转让,可以领结婚证(我是女的,32离异),等车上完牌就扯离婚证,领证前签婚前财产协议,双方财产或者债务各归各,离婚也不涉及任何财产债务问题,不介意的可以私信我,我只是一时冲动下了单,现在只想要回定金……”(广州限牌,但夫妻间可以转让车牌,电车Daily注)

这番近乎荒诞的操作,让网友直呼“离谱”。有网友表示“在QQ群刷到的时候还以为是玩笑,过来一看居然是真的”。而“Aana”的无奈之举,实则折射出小米YU7当前深陷的定金纠纷困局。
“Aana”公布的截图显示,她预定的是丹霞紫YU7,已付5000元定金,尾款25.75万元待支付,订单创建时间是7月1日22时19分56秒,目前交付“预计还需50-53周”。


从用户反馈来看,小米YU7的定金争议集中在三大层面。其一,合同条款的刚性约束。小米汽车《车辆购买协议》明确规定,用户需在收到尾款支付通知后7天内完成支付,逾期未付则定金不退,该条款为下单强制勾选项。其二,交付周期的大幅延长。2025年7月,小米YU7因“定金纠纷”和“不按时交车”登上车型投诉榜。
多位用户反映,最初宣称“首批8月交付”的车型,锁单后系统显示标准版需等待53-57周,Max版最快也要33周。杭州用户俞女士直言:“销售承诺年底提车概率80%,实际要等到2026年7月,这都快成旧款了。”
更让用户不满的是系统操作争议与政策风险隐瞒。6月26日抢购期间,部分用户遭遇APP故障:“所有按钮失效,只能点击锁单键”,质疑小米存在变相强制绑定。此外,定金规则提示藏于页面折叠区,未显著标注;且2025年底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到期后,延迟提车用户需多缴1万多元税款,这一风险在预售时未被充分告知。
针对“Aana”的“结婚转让”方案,有网友提出法律疑问:“如果结婚后男方提车,这车算不算婚内财产?要是30万提车,秒离的话是不是得分你15万?”对此“Aana”回复:“放心,我不是那样的人。”

电车Daily尝试联系“Aana”。不过截止发稿,“Aana”尚未回复。不过在该贴的评论区,“Aana”在回复网友疑问,该条转让信息目前留言已达40条。
业内分析,小米YU7的定金纠纷并非个例,而是新能源汽车预售模式中“强条款、弱履约”矛盾的集中爆发。当“期货购车”的交付周期无限拉长,刚性的定金规则便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对于小米而言,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用户权益,妥善处理存量纠纷,将直接影响品牌口碑——毕竟,没有消费者愿意为“冲动下单”付出“结一次婚”的代价。
从“定金不退”到“假结婚退单”,小米YU7的定金纠纷,暴露出新能源车预售模式下的规则矛盾。当企业追求快速扩张,消费者权益如何不被碾压?这场风波,或许只是行业阵痛期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