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需要在大脑中构建管道、设备、建筑的三维关系。当施工人员按图作业时,可能会发现设备放不进预留空间,原因是标注的“净空高度”实际包含管线支架厚度,或者设备检修空间被结构柱无情侵占,最终只能通过现场裁切、弯折管道等野蛮方式勉强解决,给工厂后期运营埋下巨大隐患。
建筑、结构、工艺各专业分开绘图,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如同在平行宇宙中工作,即便召开数十次协调会,也难以避免关键节点的信息错位。更棘手的是,当某个专业的设计变更时,其他专业图纸往往无法同步更新,埋下大量系统性隐患。
当工厂设计问题直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才暴露时,往往需要破坏已完工程实体才能纠错,此时整改成本已是设计阶段的20-30倍。更可怕的是某些工艺性问题,可能直到试生产阶段才会被发现,直接造成停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