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定位:第一章明确了DO-160标准的根本目标——为机载设备定义最低性能环境试验条件和实验室测试方法,确保设备在飞行器可能遭遇的典型环境条件下仍能可靠工作。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飞行器上的电子电气设备,包括:
小型通用航空器
商业喷气式飞机
直升机
区域喷气式飞机
巨型喷气式飞机(如A380、波音787等)
新版变化(DO-160G):特别强调附录用户手册的重要性,测试人员必须仔细阅读设备特定的用户手册,其中可能包含关键测试要求和例外情况。
DO-160适用于几乎所有要安装在航空器上的机载设备,从关键的飞控系统、发动机监控装置,到看似不起眼的照明系统、娱乐设备等。无论是商业客机上为乘客提供舒适视听体验的显示屏,还是货运飞机上用于货物追踪的传感器,只要想进入航空市场,都必须经过 DO-160 的严格 “考核”。这就相当于给航空设备市场设了一道高门槛,确保进入其中的每一个产品都具备应对航空特殊环境的基本素质。
DO-160包含的每个试验方法中,合格与否的判断标准是:“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设备性能标准”。那么,怎么知道具体要符合哪些性能标准呢?
实际层面上,一般从如下三个方面确定:
欧洲民用航空设备组织(EUROCAE) 最低工作性能规范( 以前的最低工作性能要求)(MOPS/MOPR)。
RTCA 最低性能标准(MPS)和/或RTCA 最低工作性能标准(MOPS)。
相应的制造商设备规范。
如果有新机载设备要通过DO-160环境试验,那具体要如何操作?
设备分类先行:在测试规划阶段就明确设备适用的类别(如电源类型、安装位置等),这直接影响后续测试项目的选择
用户手册必读:将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用户手册放在手边,与DO-160标准对照阅读
系统级考量:考虑设备在整机系统中的工作环境和接口特性


Section2章节定义了全文件使用的关键术语和概念,是理解后续测试章节的基础。新版标准(DO-160G)对此部分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是几个关键的术语和概念解释:
最大负荷周期: 周期性工作的机载设备,其最大负荷周期是设备进行设计最大额定容量下工作的最长时间和设备不
工作(或处于最低工作容量)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大负荷周期应在设备规范中规定。
不工作: 除非设备专用规范另有规定,否则不工作是指不给设备提供动力源。
温度控制或部分温度控制部位: 温度控制或温度部分控制部位是指其空气温度依靠环境控制系统保持的飞机内部空间(见表4-1相关类别)。
高度: 高度指设备在试验期间暴露于其中的相对于海平面的环境压力。
总偏差: 总偏差是指从正的最大值到负的最大值的总偏移量。

几个重点概念解析:
设备分类系统:DO-160采用字母分类法为不同测试项目定义严格等级;
例:第15节(磁场效应)根据设备与罗盘的最小安全距离,将设备分为Y(<30cm)、Z(30-50cm)、A(50-100cm)、B(100-300cm)、C(>300cm)五类。
特殊类别规则(2.8条款):当设备属于某项测试的特殊类别时,只需按该测试中要求较低的类别进行测试即可。这一条常被忽视但能显著节省测试成本。
EUT(被测设备)定义:明确了测试对象不仅包括主机设备,还包含其标准配置的线缆、连接器和必要支撑结构。
具体到实际应用层面,我们需要如何做?
建立术语对照表:制作内部术语速查表,特别关注易混淆概念(如不同测试章节中相同的类别字母可能含义不同)
活用特殊类别规则:在测试计划阶段仔细分析2.8条款的适用性,合理降低测试成本
预判分类要求:根据设备设计特性和安装位置,提前预判适用的分类,指导设计优化


Section 3章节规定了执行测试的基础条件和方法,确保不同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
核心要求:
设备状态要求:
软件配置:特别强调EUT的固化软件和一般软件在测试时必须按要求运行;
工作模式:设备应运行在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模式下,通常选择最大功耗或最敏感状态;
输入信号:提供符合设备规格的典型信号输入;
物理布置规范:
线缆要求:互连电缆长度至少需3.3米,电源线长度不超过1米(除非特殊规定);
接地要求:按设备实际安装方式设置接地(机架接地或浮地);
敏感度测试配置:新版特别强调敏感度测试的EUT设置细节;
测试顺序要求:
若要求累积试验,或将对单个试验件进行多项试验时,应按如下原则进行:
盐雾试验不应在霉菌试验之前进行;
砂尘试验不应在霉菌、盐雾或湿热试验前进行;
爆炸大气试验不应在DO-160 的任何其他试验之前进行;
可燃性试验不应在DO-160 的任何其他试验之前进行。
环境基准:
温度:通常在25±10°C 范围内进行;
湿度:<75% 的相对湿度(除非特定测试要求不同);
气压:当地大气压(除非是高空测试);

前三章协同来确定测试要求:高效测试路线图
理解了前三章后,如何将它们有效串联?下面提供一个实用工作流程:
启动阶段(第一章应用):
确认设备适用的飞行器类型和安装位置;
识别所有适用的测试章节和类别;
计划阶段(第二章应用):
明确定义所有术语和分类;
应用特殊类别规则(2.8条)优化测试矩阵;
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书;
准备阶段(第三章应用):
搭建符合标准的测试台(特别注意线缆长度);
配置设备工作状态和监测系统;
进行预测试验证设置正确性;
执行阶段(综合应用):
按测试计划执行,实时记录数据;
严格保持环境条件在要求范围内;
对任何异常现象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常见陷阱规避:
✖️ 忽略用户手册:DO-160G强调用户手册是标准的一部分,其特殊要求具有最高优先级。
✖️ 线缆长度随意:互连电缆不足3.3米会显著影响射频测试结果。
✖️ 软件状态错误:未激活设备关键功能导致测试不充分。
结束语:基础决定高度
DO-160标准的前三章构成了整个测试体系的基石,它们看似简单,却直接影响后续所有测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随着标准发展到DO-160G版本,前三章的内容也更加精细和完善,特别强调了测试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对航空电子设备制造商而言,吃透前三章不仅能提高测试通过率,更能从设计源头提升产品环境适应性,减少后期修改成本。在航空安全领域,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而DO-160标准正是守护这份重量的技术保障。
通过理解这些基础章节,工程师们能够更好地驾驭后续复杂的测试项目,为航空电子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打下坚实基础。毕竟,在万米高空,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而DO-160正是守护这份安全的技术底线。
💡 最后提醒
📘 DO-160每个章节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
只有理解“前3章”的基础逻辑,后续章节如温度、振动、电磁等测试才能高效实施。
关注我们,下一期将带你解锁 “温度与高度测试(Section 4 & 5)” 的实战操作!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在看】,让更多航空人掌握DO-160这把“通关钥匙”。
✈️ 你的设备,值得更可靠的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