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车Daily”8月16日北京报道
日前,工信部官方政务新媒体账号“工信微报”通过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连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的方式,披露了17家国内车企60天供应商账期落实情况:一汽、广汽、赛力斯等11家企业被列为“积极行动”阵营,而比亚迪、奇瑞、小米等6家企业的进展尚未在官方通报中披露。

根据车企对60天账期落实情况,可将车企分层三个层次:3家标杆车企、8家积极响应企业,合计11家构成了“积极行动”群体,另有6家车企未出现在“工信微报”中。
标杆引领:一汽、广汽、赛力斯
积极响应: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吉利、长城、理想、小鹏
未公布/提及:比亚迪、奇瑞、小米、零跑、蔚来、江淮

长许海东明确表示,目前主要央企如一汽、东风、长安,国企如广汽、上汽、北汽,民营企业如吉利、长城,以及新势力企业如赛力斯、理想、小鹏,均已在积极推进账期调整。
从实际动作来看,这些企业已着手在新订单中落实60天付款周期。许海东解释,账期调整涉及资金筹备、流程再造、合同修订等多重工作,老订单的消化需要时间,“新订单先行”的模式具有合理性。
回溯来看,6月10日率先宣布60天账期承诺的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中,一汽和广汽已跻身标杆车企行列,其推进速度与执行力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公开承诺的17家车企中,比亚迪、奇瑞、小米汽车、零跑、蔚来、江淮6家企业未出现在“工信微报”的“积极响应”名单中。这意味着它们的账期调整进展尚未进入官方统计的“积极推进”范畴,具体执行细节仍处于未披露状态。
行业分析认为,标杆企业的示范意义在于,它们通过优化内部审批流程、提前归集付款资金等方式,已实现新订单的账期合规,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而未披露进展的企业中,既有比亚迪这样的行业龙头,也有小米汽车等新入局者。市场推测,随着行业监管与舆论监督的加强,这些企业的账期执行情况或将逐步透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