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开启“反内卷”

电子发烧友网 2025-08-18 07:00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6月27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次修订正式通过,明确禁止“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规则。到了7月3日,工信部着急了14家光伏储能企业座谈,推动落后产能的退出。中国储能产业,正式开启“反内卷”。

大卖但不赚钱的中国储能

目前,“碳中和”已经基本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共识,因此清洁能源的爆发顺理成章,而储能作为清洁能源重要的伴生行业,也随之开始不断生长。

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达到21.5GW/46.6GWh2024年达到43.7GW/109.8GWh,而2024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184.2GWh,2024年新增投运规模实现翻倍增长

快速增长的市场,也吸引到了众多企业的参与,据CNESA统计,2024年我国储能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达到8.91万家,同比增长17.90%;新增状态异常企业1.6万家,同比增长123.51%。

可以发现,不仅是参与的企业在增多,新增异常状态的企业也在同步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在经历了2023年产业链整体价格的大幅下滑了,2024年锂电池储能产业链价格又进一补的下探,不过由于2024年整体市场价格已经处于地位,因此价格跌幅收窄。

具体来看,2024年与年初相比,年末碳酸锂价格跌幅超过20%,电芯价格跌幅超过30%,2h储能系统及储能EPC中标均价下降超过10%

与此同时,储能行业的低价竞争无处不在,头部企业还能依靠规模优势以及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来抢占市场。但对于中小储能企业而言,低价竞争却实实在在的损害到了其自身的利益。

当然,低价竞争也导致市场的集中度在进一步上升。例如2024年中标量Top15企业中标能量规模占比达到市场总中标量的57%,相比去年进一步提高。但另一方面,将近76%的企业全年的中标总量低于100MWh,可持续运营能力堪忧。

相比之下,在电芯环节上,2024年锂电池储能电芯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基本在65%以上,较2023年有了明显提升,但一些中小企业则长时间的处于停工状态。

此外,低价竞争的带来了恶性内卷,2024年1月,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以0.417元/Wh中标中国电建青海60MW/240MWh储能设备采购项目。这一价格刷新了当时的储能系统中标价格新低,彰显了储能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一个完整的储能系统成本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BMS系统、集装箱集成、项目设计费用、基建费用以及在成本中占比过半的电池模块费用。

对于储能厂商而言,0.4元/Wh的电芯售价,意味着上游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要维持在10万元/吨以内,这个价格对于大厂商尤其是自身具备垂直一体化产能的大厂商来说,属于贴着成本线边缘的报价,而对于一些中小厂商来说,基本只能亏本做生意。

国内厂商开始“反内卷”

低价竞争下,只会导致大家都不赚钱,也意味着当下的市场是畸形的。并且由于国内价格内卷倒逼部分储能厂商为提升成本竞争力牺牲品质。一些海外退货电芯、有缺陷电芯等通过低价竞争流入国内项目,为行业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因此在今年6月份开始,国务院、发改委等部门连续发文,将反内卷纳入2025年经济治理主线,点名储能、光伏等行业低价倾销问题

到了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案明确禁止企业以低于成本价竞标

其实早在2024年12月,中关村储能联盟牵头近30家龙头企业(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召开闭门会,达成了一些共识。包括修订《行业自律公约》,设定储能系统中标价不得低于成本线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恶意低价企业取消投标资格提高准入门槛(如要求电芯循环寿命≥8000次),淘汰落后产能

但由于CNESA所促成的行业自律公约并没有强制约束力,储能市场本身价格的持续恶化,也并不是某几家企业自己踩刹车就能够阻止的。

有机构统计,2025年上半年,2小时储能系统均价同比下降27%,平均报价为0.583元/Wh,平均中标价为0.585元/Wh,而有的项目中标价甚至远低于成本线,最低报价甚至低于0.4元/Wh。

例如,6月22日,赣锋锂电以0.345元/Wh中标济柴动力1.2GWh液冷储能系统,刷新了低价记录。而济柴动力作为业主,招标现价从2024年2月的0.6元/Wh,降至如今的0.363元/Wh,降价幅度接近40%,行业中已经开始习惯于价低者得。

在伴随国内“反内卷”趋势的推进,已经有头部企业转向交易型储能构网型储能,议价空间可以达到20%-30%。

此外,出海也成为储能企业的一大选择,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储能企业海外订单超200GWh,企业通过海外溢价(中东、欧洲价格较国内高15-25%)对冲国内内卷

另一方面,在低端产能上,约30%的中小电芯厂商因无法满足自律公约技术要求,面临并购或退出,行业集中度预计2025年底提升至CR5>70%

不过反内卷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让储能真正的为相关企业带来切实能感受到的经济效益。有不少企业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新能源企业来说,当政策要求企业进行配出,但实际又没有感受到多大用处时,自然会去选择市场中最便宜的产品。

而如今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深化(如扩大峰谷价差、开放辅助服务市场)、储能成本下降,以及一些新模式的出现,例如共享储能、储能+微电网等方式的成熟,储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尤其在高用电成本、高新能源渗透率的场景中,储能的价值会更加突出。

小结

随着2025年中国储能反内卷已从道德倡议升级为制度刚性约束,短期阵痛后,行业正加速向技术驱动与价值竞争转型,全球竞争优势反而因高质量发展得以巩固。

资讯配图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储能
more
中国储能全球占比超40%,独立储能占比46%首超新能源
43亿美元!LG新能源签署磷酸铁锂电池大单,为特斯拉储能系统供货
日本离岛最大储能电站投运,采用中国企业储能系统
GGII:大容量储能电芯助推湿法隔膜占比提升
2025年全球及中国分布式储能系统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储能技术多样化「图」
2025年中国储能电池产业链图谱及投资布局分析
【工业强县 向“新”而行】达州东部经开区持续发力新型储能赛道
赛迪前瞻丨2025新型储能产业机遇与风险并存:传统市场筑壁垒,新兴市场增需求
裁员15万,寒潮下的光伏企业开始奔向储能
京企手拉手 进军“AI+储能”领域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