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7 日消息,中国科技巨头腾讯控股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就AI芯片采购策略作出明确回应。总裁刘炽平表示,腾讯当前AI GPU芯片库存充足,可满足未来模型训练需求,暂无继续采购英伟达H20的计划。针对美国恢复对华出口H20及AMD MI308芯片的政策,腾讯强调其自主技术布局已形成缓冲能力。
刘炽平在会议上透露,腾讯已连续三个季度维持充足GPU库存,足以支撑现有模型升级及新一代“混元”大模型的研发。他特别指出,腾讯是全球最早订购英伟达H800芯片的企业之一,目前储备的H800芯片“足以再开发数代混元模型”。
在推理端,腾讯已布局非西方芯片选项,包括评估境内合法获取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GPU等加速器。刘炽平强调:“我们有许多方式可满足不断扩大的AI推理需求,不必一味依赖西方GPU。”
行业背景
7月15日,美国商务部批准英伟达H20及AMD MI308恢复对华出口,试图通过“特供版”芯片挤压国产芯片空间。然而,腾讯等中国企业采购态度谨慎,原因包括:
1.安全风险:7月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H20芯片漏洞后门问题,官方尚未认可其安全性;
2.性能局限:H20仅支持垂类模型推理,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
3.生态替代:华为昇腾910B实测算力超越H20,且MindSpore框架正加速兼容CUDA生态。
央视旗下“玉渊潭天”也对H20表态,相关阅读:不先进、不环保、不安全
数据显示,2025年国产AI芯片出货量达82万片,同比增长100%,在算法成熟场景中成本低于进口GPU 30%,能效比提升50%。
针对H20在中国市场的困境,英伟达数度发声表示芯片不存在后门。就在上周末,英伟达再次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声,分享了AI公司Hydra Host联合创始人Aaron Ginn的文章,指出虽然美国对H20芯片实施了出口管制,但中国AI领域仍然取得了显著进展。英伟达表示,这些禁令不仅未能减缓中国的发展,反而削弱了美国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软件定义算力,效率翻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腾讯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通过软件优化提升算力利用率。
刘炽平表示,团队致力于将AI推理效率提高两倍,等效于GPU容量翻倍。这一策略已应用于广告点击率优化(提升3%-4%)、游戏防作弊及玩家行为分析等场景。
此外,腾讯采用“小集群训练+模型压缩”技术,结合“进口+国产替代”供应链,降低对单一芯片的依赖。财报显示,二季度资本支出191.1亿元,虽同比增119%,但较一季度减少30%,反映前期备货充足后的策略调整。
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数据显示,2024 年,腾讯订购了约 23 万颗英伟达 AI 芯片,购买量仅次于微软和字节跳动。腾讯的大笔囤卡行为并非偶然。在腾讯 1 月 13 日召开的 2024 年度员工大会上,马化腾便曾表示腾讯会持续投入资源进行算力的储备,希望各个事业群都能拥抱大模型的产品化落地场景。
地缘博弈下的技术突围
腾讯二季度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11%。尽管AI基础设施折旧成本持续上升,但刘炽平表示“AI带来的收益与成本方向一致”。云业务转向可持续运营模式,重心回归营收增长,同时在CPU、数据库等领域扩展。
分析指出,腾讯的策略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的共同路径:通过短期囤积芯片、中期软件优化、长期国产替代,形成三层缓冲。美国虽试图通过H20等“次级芯片”维持技术优势,但中国AI产业的自主生态已初具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