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 据《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期向部分科技企业提出指导建议,暂停对英伟达RTX Pro 6000D芯片的测试工作,并暂缓相关采购计划。涉及企业包括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百度等国内主要科技公司。
此举被视为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推动技术自主与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信号,也反映出国内企业在高端算力领域正加快向本土解决方案过渡。
一、政策引导下,企业调整芯片采购策略
RTX 6000D是英伟达基于其最新Blackwell架构推出的AI加速器产品,专为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要求而设计。其内存带宽为每秒1,398GB,略低于美国设定的1.4TB/s限制标准,因此被允许出口至中国市场。
此前,多家科技企业已计划采购数万台该芯片,用于大模型推理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并已完成初步测试。但根据最新指导意见,相关企业将暂停部署计划,重新评估技术路线与长期供应链安排。
这一调整与今年早些时候关于H20芯片的使用建议相一致。尽管美国方面已于7月恢复H20的对华出口许可,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大规模出货记录。同时,企业也在关注B30A等后续型号的审批进展。
二、国产AI芯片加速落地,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随着国内AI芯片性能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开始采用本土产品,以增强系统可控性与长期发展韧性。
目前,多个国产AI芯片已在重点行业实现应用突破:
阿里巴巴旗下“平头哥半导体”推出的AI芯片已在中国移动等大型运营商中投入使用,支持数据中心与智能计算任务 华为“昇腾”系列AI处理器在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部署,支撑多行业智能化升级 寒武纪、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企业也在推理、训练等场景中提供多样化选择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AI芯片的技术成熟度正在快速提升,企业有能力在保障性能的同时,构建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技术生态。”
三、加强自主创新,构建可持续的算力体系
此次对RTX 6000D采购计划的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近期,相关部门也对英伟达收购Mellanox Technologies一案作出反垄断审查决定,并对部分进口半导体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体现了对产业健康发展的系统性考量。
资本市场反应相对平稳:消息公布后,英伟达股价微跌1%,AMD股价小幅下行0.7%,未引发剧烈波动。
分析认为,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各国均在加强本土供应链建设。中国科技企业正通过“自主研发+生态协同”的方式,逐步提升在核心算力领域的自主能力。
“长远来看,构建以国内技术为基础的AI基础设施,有助于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不仅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举措,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