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店迎宾到清洁自主执行,优理奇机器人运动会大秀落地实力。作者 | 许丽思编辑 | 漠影机器人前瞻8月18日报道,世界人形机器人大会刚刚落幕,优理奇团队带来的Wanda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凭借在“酒店迎宾服务”和“酒店清洁服务”两个赛道上的稳定表现,斩获两枚金牌、一枚银牌,站上了奖牌榜前三的位置。优理奇成立于2024年4月,由“00后”创业者、耶鲁大学博士杨丰瑜创办。该公司成立5个月便推出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Wanda 1.0,8个月实现Wanda 2.0量产。去年10月,优理奇完成了由中关村发展前沿基金主导的天使轮融资;今年5月,优理奇又完成了赛纳资本和长安创新创业投资押注的数亿元天使+轮融资。在运动会上的酒店迎宾场景中,Wanda会主动将客人放在一旁的行李箱拎到酒店的行李推车上,还会用双手挨个将行李箱送至不同的指定房间,全过程保持平稳。执行清洁任务时,Wanda不仅会将桌面垃圾收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还记得要在干完活后把房间门关上。作为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这场赛事堪比机器人界的奥运会:动作完成的精准度、反应的及时性、环境适应性以及安全系数,裁判从各个角度设下了严格标准。这任何延迟或瑕疵,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失败,机器人必须具备自主决策和泛化能力,才能在不确定的现场环境中顺利完成长序列任务。正因如此,优理奇的成绩不仅意味着赛场的胜利,更代表其产品在应对真实复杂环境方面,已经拥有能打硬仗的实力。01.硬件与算法双轮驱动支撑机器人顺利完成长序列任务优理奇的机器人为何能在赛场上表现得如此稳健?答案在于其软硬件一体化的全栈技术布局。优理奇自研的Wanda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包括了Wanda 2.0和Wanda 3.0。相较于Wanda 2.0,Wanda 3.0以功率、升降模组和空间适应能力等方面为核心,还在前不久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了制作冰淇淋、米粉等复杂流程任务的能力。在算法层面,优理奇为Wanda打造了一套层次分明且独特的智能架构:可泛化的模仿学习框架UniFlex,将感知与操作模型解耦,仅需极少示教即可让机器人在数据稀缺场景完成复杂模仿学习,让机器人在擦拭、清洁等操作中类似人手的灵活与稳态;全球首个融合触觉的多模态感知模型UniTouch,通过视觉与触觉融合算法,将“手—眼—触”协同推向新高度,让机器人在看见的同时能够感知,从而在抓取与搬运时更自然流畅;长程任务规划推理架构UniCortex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支撑起长序列任务的规划与执行,让机器人能够自主处理复杂流程,实现不同任务之间的平滑衔接。面对比赛现场光照、物体等众多干扰,不少机器人全程采取遥操的方式参赛,整场比赛真正实现自动化完成的机器人公司寥寥无几。而Wanda靠着赛前两天热身就实现了极强的泛化性和抗干扰能力,基本上都是自主处理任务,根据现场情况自动进行决策、规划、执行。在硬件层面,Wanda搭载了高扭矩密度的关节模组,使其在执行高接触动作时兼具稳定与柔顺。与此同时,8轴机械臂带来更大的灵活度,让它能够平稳完成从轻微擦拭到复杂抓取的多样化任务,具备重复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便于维护升级等特点。这些本体上的进化,保证了机器人动作的稳定性与延展性。这种软硬兼修的思路,是Wanda能够脱颖而出的核心。02.通用性打开落地空间已获过亿订单,年底前交付300-500台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机器人技术的试金石,而Wanda的成绩已经表明,它不仅能在赛场上表现出色,更具备现实落地的能力。在酒店行业,Wanda可以胜任迎宾、路径引导与清洁工作。它能够在大堂中主动识别来客,完成接待和指引;在客房服务中,则能自主完成垃圾清理、桌面擦拭等任务。对酒店而言,这不仅意味着运营效率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紧缺的问题。并且,优理奇的Wanda2.0机器人售价8.8万,创始人杨丰瑜曾在媒体采访时提到,考虑到每年人力成本的上升,酒店可能只需一年多就可以覆盖产品成本。在家庭环境里,Wanda的定位更接近智能伙伴。它可以帮助完成家务整理、地面清扫,甚至在老人或孩子需要时进行陪护和互动。Wanda的适配性和可扩展性意味着它能满足不同场景的多元化需求,可以进入教育、商业运营等场景中,比如Wanda既可以充当课堂助教,也能在商场和展厅中担当接待和讲解的角色。Wanda的这种通用性,是未来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今年下半年,优理奇已经获得过亿订单,产能正在快速扩充中,预计年底之前交付数将达到300-500台。杨丰瑜称,该公司目前更倾向于to B,但未来会向家用方向发展。在他看来,如果机器人能够在酒店、餐厅、商场等场景中执行任务,那么进一步将这些技能合并,最终就能制作成家用机器人。03.结语:机器人从概念走向应用落地实力的背后是全栈优势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从概念、秀技艺走向落地的关键时期。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价值的,是能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优理奇在机器人运动会上的成绩,是一次有力的证明,它展示了Wanda在面对高强度、复杂任务时的稳定与高效,也验证了其在多场景应用中的可行性。归根结底,这份实力来自优理奇对全栈能力的坚持:从硬件到算法,从动作控制到任务规划,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底座,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较强的可靠性。机器人正在加速从“能动”迈向“能用”,而在这场奔向落地的竞赛中,优理奇的实践正在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