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硅谷 AI 精英「疯了」:花光积蓄囤装备逃命,开末日狂欢派对,还给自己挖坑

APPSO 2025-08-19 17:34
在硅谷,有一个越来越常见的社交问题,你的 p(doom) 是多少?
P(doom) 指的是 AI 导致人类世界末日的概率,这个数字越高,意味着 AI 带来世界末日的时间越近。
听起来有点难以相信,但它确实已经成了技术圈最热门的谈资。
Anthropic 的 CEO Dario Amodei 给出的答案是 10% 到 25% 之间。
之前担任了五分钟的 OpenAI CEO Emmett Shear 估计是 5%-50%。
深度学习教父 Geoffrey Hinton 说如果不加以监管,AI 在未来三十年导致人类灭绝的概率是 10%……
资讯配图
Geoffrey Hinton
换句话说,最害怕 AI 末日的那群人,恰恰是那些正在创造 AI 的人
事实也是如此,纽约时报曾报道了身处 AI 末日论中心的 Anthropic,这是一家由前 OpenAI 员工创立、号称更注重安全的公司。
报道中提到 Anthropic 总部的氛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紧张。员工们不担心程序代码出问题,担心的是自己亲手打造的 AI 可能会被用来做可怕的、且具有毁灭性的事情。
其中一位员工透露自己常常因为过度忧虑 AI 而彻夜难眠,另一位员工则是平静地表示,未来十年内,失控的 AI 毁灭人类的概率有 20%
当被问到,既然这么担心,为什么还要去打造更强大的 AI?Anthropic CEO 的解释是,
你没办法通过驾驶一辆斯巴鲁来学习怎么避免 F1 赛车的撞车事故,只有亲手打造最前沿的 AI,才能理解其中的风险并研究安全的策略。
他们甚至把自己比作当代的奥本海默,并说这种恐惧并不是刻意营造的,是当他们亲眼目睹自己技术的进化速度时,产生的自然反应。
资讯配图
无论是真心的,还是有营销的成分;当 AI 末日可能来临的信念,从假设变成许多人心中的大概率事件时;它已经是真实地,开始影响到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有人发誓不谈恋爱开始专心建造自己的生存避难所;有人说 AI 什么都知道,我要从「智性恋」转到「颜性恋」,美貌身材才是稀有气质;还有人干脆把自己的存款都花在了「末日狂欢」上……
商业内幕最近采访了一群被称作 AI Preppers(AI 末日准备者)的人,他们同样把 AI 看作潜在的末日威胁,并采取了各种匪夷所思的措施。
这就是一场正在上演的末日生存游戏
Henry 是硅谷的一名 AI 研究员,在他看来,AI 在未来几年内强大到对全人类构成生存威胁的概率,高达 50%。
于是在他的空闲时间,他通过建造 DIY 生物避难所,来为失败的可能性做准备,以保护他和他的家人免受 AI 末日的影响。
Henry 的计划极具代表性。他发现,建造一个能抵御 AI 释放的致命病原体的生物避难所,其实非常简单。
资讯配图
首先,购买一个市面上常见的正压帐篷(通常是用于植物种植),在进气口前堆叠多层专业级 HEPA 过滤器,最后,尽可能地塞满保质期长的食物、水和补给品。他估算,整个避难所加上够吃三年的食物,成本可能还不到 1 万美元。
然而不久后,Henry 觉得这个计划还是太小了。他现在开始打算直接购买一块地,建造一个能保护更多朋友和家人的永久性防御设施。
他设想的最主要场景是被错位的超级智能 AI 接管世界。他说,如果 AI 在战胜人类后还存有一丝同情心,或许会把幸存者安置在某种「人类动物园」里。
Henry 的恐惧听起来很荒诞,但是他说自己已经全身心投入到「打造 AI 避难所」这件事情上,甚至发誓不再谈恋爱,每年把收入的三分之一捐给 AI 安全组织。
他也知道「prepper(末日准备者)」这个标签在硅谷圈子里很容易被人笑话,尤其是如果他的恐惧没有成为现实,而是人类取得了胜利的话,他会更尴尬;所他要求记者给他打了个化名。
虽然可能会被人笑话,但这种恐惧另一方面又很真实,因为它真的催生了新的商机。
资讯配图
一个完全装备的庇护所以及两名居住者在里面,图源自网络
斯德哥尔摩的企业家 Ulrik Horn 创立了一家名为 Fonix 的公司,专门销售这种现成的生物避难所,配备高级空气过滤器,售价 39000 美元,预计 2026 年开始发货。并且,已经收到了一些预订单。
威奇塔州立大学商业分析助理教授 Ross Gruetzemacher 正在创办一家「resiliency 适应力」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和个人,为 AI 以及其他生存风险带来的重大冲击做准备。
他还购买了怀俄明州的土地,计划在那里建造自己的安全设施。
游戏就是用来玩的,末日倒计时下的即时享乐
如果说 Henry 代表了理性的恐惧,那么另一群人则选择了感性的狂欢。
他们的逻辑是:如果 AI 真要在几年内带来毁灭,那攒钱、计划未来都没有意义。不如做遗愿清单,把重要的事都提前完成。
Aella 是旧金山湾区一位网红,对 AI 可能毁灭人类的担忧,反而让她在很多方面变得很自由。商业内幕采访了她关于 AI 发展的担忧。她说,
我喜欢举办奇怪的狂欢派对,我心想,反正我们都要死了。我们还能搞出什么更怪、更疯的派对?现在就做吧!
看起来是 AI 成了让自己过这种「享乐」生活的借口,但也有人真实的开始为这个末日倒计时写下「享乐清单」。
资讯配图
Vishal Maini
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家 Vishal Maini,也是前 DeepMind 研究员,他认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应该抱有一种「遗愿清单的心态」,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
他倡导的是一种「paleo-futurism 原始未来主义」——在一个充斥着 AI 伴侣和多巴胺数字体验的时代,有意识地选择留在现实世界,优先考虑真实的人际互动。
前 OpenAI 研究员 Daniel Kokotajlo 早在 2020 年就停止为退休储蓄了。
他认为,AI 带来的生存威胁让长达数十年的储蓄计划变得荒谬。他计划从现在开始慢慢花掉自己的积蓄,然后说他认识许多其他 AI 研究员也在这样做。
资讯配图
Trenton Bricken 参加播客节目,左二
确实是这样,OpenAI 的竞争对手 Anthropic 的研究员 Trenton Bricken 也在播客中分享说,他已经停止为退休存钱,因为他很难想象自己 60 岁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不过也有人认为从现在开始要积极存钱,因为 AI 末日的到来会让他失去工作,而在这期间,就是他们能把握住的,唯一赚钱的机会。
Haroon Choudery 是一位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创始人,他就认为未来几年是他积累世代财富的最后机会。
脑子交给 AI,脸和身材才是新的关键
除了是否要极限生存还是即时享乐,另有一批人则开始从社会价值的角度,重新规划人生。
如果 AI 真的能在几年内取代大部分智力劳动,那人类之间的竞争优势会是什么?他们的答案会是:颜值和魅力。智力已经过时了,只有美和力量,才是关键。
生物医学数据科学家 Apoorva Srinivasan 在 2024 年结束了一段长期关系,因为 AI 的发展,她说自己在选择伴侣上要开始考虑一些不同的东西。
过去她更欣赏聪明智慧的男性,现在她认为,既然 AI 能完成越来越多的智力工作,原始智力的价值就被稀释了。相比之下,个人魅力、社交能力和外表的吸引力变得更为重要。
不仅仅是感情上,在事业的规划上,因为 AI 的智力,一些人的职业选择也开始出现了转变。
AI 顾问 Jason Liu 之前是一个软件工程师,因为手部损伤让他的工作停滞不前。
他重新规划了自己的生活,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他说自己正在巴黎街头漫步,沉浸于休闲就是他对于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理解方式。
目前他把时间花在柔术和陶瓷等休闲爱好上,同时开创了自己的第二份职业——咨询顾问。他说,
我个人不想因为我的智慧而被重视
 
我觉得这种智慧在身体上伤害了我,导致我失去了工作。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开始为 AI 末日的到来,而变得极端。
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哲学助理教授 David Thorstad 就提醒说,「在湾区这样聪明人扎堆、信息高度同质化的地方,人们很容易沉浸在某种关于 AI 的极端世界观中而无法自拔。」
资讯配图
X 上也有网友吐槽这样的 AI 末日论,其实完全是「自己吓自己」,那些说 AI 能够如何的人,可能都不一定懂 AI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但这些真实的案例,确实不禁让我想到了 2012 年,同样被说可能是世界末日,一些人开始抢购火柴和蜡烛。
资讯配图
多年以后,AI 末日没来,我们可能还是会回头笑这些「AI Preppers」的荒唐,就像今天笑 2012 年的世界末日一样。
资讯配图
欢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畅聊 AI 产品,获取#AI有用功,解锁更多 AI 新知👇
资讯配图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 简历投递邮箱hr@ifanr.com
✉️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更多岗位信息请点击这里🔗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努比亚Air渲染图再曝,5.9mm超薄机身
【AI】GPT-4o替代爹味GPT-5!奥特曼光速滑跪,OpenAI连夜回滚「赛博舔狗」
微软最新揭秘:「话痨实习生」AI助手,到底能帮人类做什么?
英特尔副总裁李映:未来AI创新应用正朝着五个方向加速演进
特斯拉官宣 Model Y L 车型,9 月上市;快手辛巴宣布退网;阿里「扫地僧」多隆被曝加入老同事 AI 创企|极客早知道
AI Agent,搞投资?|量子位AI沙龙
雷神首款 1KG 轻薄本 aibook 14 Air 珠光白配色今日开售,4699 元
【AI】奥特曼爆冷改口:AGI没用?MIT预测2028年降临,50%概率
GPT-5的涟漪效应:一次模型更新如何重塑从芯片到应用的AI全球价值链?
GPT 4o-mini华人领队离开OpenAI:真正推动AI进步不是模型架构,而是互联网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