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杆塔精细化、通道巡检和导/地线巡检是电网中备受关注的三个场景。
如果把一条输电线路比作人体,那么:
杆塔 = 骨骼
通道 = 血管走廊
导/地线 = 动脉 + 保险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线路要健康,这三处必须定期做“体检”。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下导/地线巡检。
Part.1
什么是导线和地线?
让我们先来认识输电线路中的两位“守护者”。抬头望去,在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杆塔顶端,总能看到两条平行架设的线路,那就是导线和地线。
导线承担着输送电能的重任,是电网中的主动脉。而平行于导线的地线,它的主要作用是拦截雷击,保护导线免受直接损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形象地说,导线是电力输送的“高速公路”,而地线则是这条高速路上的“防撞护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守护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Part.2
导/地线巡检的必要性与难点
输电线路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日常的巡检维护必不可少。为了预防线路设备故障、确保供电的可靠性、有效掌握线路运行状态,传统人力巡检需要通过走线的方式进行检修排查,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我们大体归结为三类:

1.效率低:巡检人员需要在百米高空徒步完成“走钢丝”式检查,单档线路(两基塔之间)耗时数小时。若遇到地形复杂的山区,作业时间更会成倍延长。这种低效的巡检方式,在面对突发性大面积停电故障时,往往难以及时响应。
2.风险高:高空坠落、强风失温、体力透支,都是真实存在的伤亡隐患,这对体能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特别在大高差、大档距的复杂地形下,这项工作的危险性和难度会呈指数级增长。
3.巡检标准不统一:用人眼判断线路状态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缺乏量化评估依据,线路验收排查常因视角盲区遗漏缺陷隐患。
那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让导/地线巡检完成得又快又准,就像“无人机航拍+AI诊断”一样,实现精准高效的智能化作业?能否让巡检人员从高空风险中解放出来,转而成为地面上的“电力医生”,通过科技手段直击线路病灶?
Part.3
无人机导/地线巡检有哪些突破性优势?
为此,星逻智能推出了星逻巡电导/地线专项智能巡检解决方案,通过无人机空中AI巡检的方式代替人力巡检,精准识别缺陷、自主完成巡检。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次在巡检机型上做了一大突破。除了DJI M350、M400这样的无人机,DJI M3、M4、M30这样小巧的机型也同样适用,实现轻量化便携与专业级巡检双管齐下。
· 整体巡检的主要思路是这样的:
1.一键式作业:可沿线路自主执行导/地线巡检,并能够灵活执行多次往返任务,满足新建线路的验收标准,只需一次规划航线,即可实现对同一档内,所有导线内外两侧98%的覆盖率。
2.三步巡检过程:一、遥控器一键下达起飞指令;二、全程自主飞行、无需干预;三、任务完成自动返航降落。
这种无人化的作业模式下,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巡检质量的标准化,并且能够将巡检效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使单人日均的巡检里程稳定提升10-12公里。
相比于传统爬线的方式,提升了超 10 倍的巡检效率飞跃,真正让安全高效、高质量的电网运维变得触手可及。
· 无人机如何做到高精度自动化沿线飞行呢?
首先我们需要在巡电平台输入激光点云数据,即可自动生成紧贴导线的飞行航线,进而可以直接进行自动化式的一键任务。
无人机起飞后就能自动执行导线双侧巡检,并智能规避塔体、拉线等障碍物。
同时,通过AI识别导线,利用多帧画面的局部导线斜率与位置进行实时拟合解算,精准还原导线弧垂。
点击查看无人机如何智巡高压线
结合自主控制算法补偿画面与机位的轻微延迟,让无人机在巡检过程中自动适应与导线的斜率和拍摄的距离,实现精准地跟踪输电线路的走向,进而高质量地捕捉导线的纹理。
之后配合我们的巡电后台和AI引擎自动分析,能够精准地定位缺陷和隐患,帮助运维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Part.4
导/地线巡检热点Q&A
前天,我们发布的“星逻巡电导/地线专项智能巡检”视频受到了众多小伙伴的关注。有不少行业朋友对我们的方案产生了疑问:单次能巡多少?是否需要挂载辅助?整体巡检能力如何?下面我们就热度较高的几个问题进行解答。
Q1:无人机在飞行导/地线巡检任务时必须要外接机载盒子吗?
A1:无需外接机载盒子,算法基于大疆遥控器的算力来实现。
Q2:巡检需要绑定特定的系统吗?
A2:是的,目前航线任务的下发基于巡电平台来完成。
Q3:一次是不是只能巡一根线,四交跨要飞八遍?
A3:不是。无人机一次飞行是巡查一个“档距”(即两基电塔之间)。在档距内,它会自动在不同相线之间来回折返飞行。对于同一相的四分裂导线,可以一次性完成拍摄,不需要为每一根分裂导线单独折返。如果要求三相导线的每一相两侧都拍到,总共需要折返飞行6次。
Q4:无人机单次飞行的巡线能力如何?可以连续跨越多座杆塔吗?
A4:在单档档距为500米的典型工况下,单块电池在视频模式下可支持巡检5至6个档距。作业模式为“单档单航线”,但系统支持在空中连续下发任务,可实现多档连续飞行作业,无需中途返航。
Q5:输电线路施工完成后,如何利用无人机进行质量验收?
A5:质量验收通过智能化平台完成。该平台具备针对导地线散股、断股、损伤等多种缺陷的AI识别能力。现场数据上传后,平台首先进行缺陷的批量智能识别,随后由专业人员进行人工审核确认,最终生成详细的缺陷报告。
之后我们也将继续推出巡电方案的系列视频,下一集将详细展示无人机导/地线巡检的工作流程,期待你的关注,也欢迎拨打400-860-8819与专业客服交流相关技术。


扫码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
— 往期回顾 —
央视聚焦!推动低空经济“飞”出新赛道—羲禾航空 
巅峰聚力!影飞科技&天峋创新强强联手 开创战略合作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