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起破产:中国芯片业遭遇“三重绞杀”

大话芯片 2025-08-23 00:27
资讯配图

8月22日,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罕见一幕:速来马(合肥)半导体有限公司江西翔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同日宣告破产。两家地方性芯片企业几乎在同一时间倒下,不仅引发行业震动,更暴露出中国芯片产业在狂飙突进背后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这不是偶然的经营失败,而是一场典型的“三重绞杀”——在技术门槛、资金压力与市场需求的共同挤压下,一批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加速出清。

这起事件警示:中国芯片产业已从“政策驱动的扩张期”迈入“市场主导的淘汰期”。能否穿越这场生死考验,将决定未来十年产业格局的走向。


一、技术空心:没有护城河的“代工模式”走到尽头

速来马与翔华的共同特征是:技术积累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

公开信息显示,两家公司专利数量极少,核心技术描述模糊,极可能属于典型的“Fabless轻模式”企业——即购买ARM等第三方IP授权,委托中芯国际、华虹等代工厂生产,再通过方案商销售给终端客户。

这种模式在2020-2023年行业景气周期中尚可生存,但其本质是“芯片贸易”而非“芯片创新”。一旦市场波动,便暴露致命缺陷:

一位资深产业人士指出:“这类企业卖的不是技术,而是产能配额。当产能过剩,它们最先被淘汰。”

当前,国内大量中小芯片公司仍停留在“买IP+找代工+做方案”的初级阶段,真正掌握核心架构、物理设计、可靠性验证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这种“技术空心化”现象,已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资金断裂:烧钱周期撞上融资寒冬

半导体是典型的“长周期、重资产”行业。一颗芯片从立项到量产,通常需要18-24个月;一次流片成本动辄数百万元;客户认证周期长达6-12个月。在此期间,企业完全依赖外部融资维持运转。

然而,2024年以来,一级市场对半导体投资显著降温。
据清科数据,2024年Q3半导体领域融资额同比下滑34%,中早期项目融资难度大幅上升。银行对无营收硬科技企业依然持谨慎态度,而政府引导基金也开始强调“退出机制”与“短期回报”。

速来马与翔华很可能正处于“产品即将量产、但客户尚未回款”的关键阶段——
研发持续烧钱,订单回款缓慢,融资渠道关闭,现金流迅速枯竭。

更严峻的是,许多地方芯片企业依赖政府补贴和低息贷款生存,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一旦政策收紧或考核趋严,资金链极易断裂。

这反映出一个现实:资本热情已退,市场开始用脚投票。过去“只要讲故事就能融资”的时代结束,企业必须证明其真实盈利能力与技术壁垒。


三、市场萎缩:消费电子疲软传导至上游

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仍未复苏。
PC、智能手机、平板出货量持续下滑,导致芯片库存高企。据IC Insights统计,2025年Q1,全球模拟芯片库存周转天数达128天,创十年新高。

下游厂商为去库存,普遍采取压价、砍单、延迟付款等策略,压力层层传导至上游设计公司。
那些依赖消费类MCU、电源管理IC、显示驱动等成熟制程产品的企业首当其冲。

速来马与翔华的主营业务正集中于此类红海市场。在需求萎缩、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即便产品能够量产,也难以获得稳定订单和合理利润。

与此同时,高端市场门槛更高:车规芯片需通过AEC-Q100认证,工业芯片要求长期供货保障,AI芯片依赖先进封装与软件生态。这些领域已被TI、NXP、英飞凌等国际巨头牢牢把控,新进入者难以突破。

技术无壁垒、融资无通道、市场无需求——三重压力叠加,破产成为必然结局。

速来马与翔华的破产,不应被简单归因为“经营不善”,而应视为中国芯片产业从扩张到提质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它提醒所有从业者:芯片产业没有捷径,唯有尊重技术规律、坚持长期投入、构建系统能力,才能穿越周期。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芯片
more
蔚来,入股自动驾驶芯片企业
手机进入“无卡时代”,哪些芯片和模组厂商率先受益?
究竟会花落谁家?DeepSeek最新大模型瞄准了下一代国产AI芯片
官方测试报告出炉!DeepSeek做出三大技术改进,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中国稀土出口创六个月新高 | 区势·全球
蔚来资本等入股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商新芯航途
潮讯:《原神》鸿蒙版开始预约;蔡司与vivo续签合作协议;骁龙8Gen5芯片曝光;DeepSeek升级模型
分享一个芯片分销的圈子
韩国芯片,紧急应对
外媒:英伟达已暂停生产H20芯片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