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初,Meta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20年的协议,以延长伊利诺伊州一座核电站的使用寿命,该核电站将为该公司在该地区的业务提供1.1GW的电力。
这笔交易对核电站运营商而言是一条生命线。但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能源密集型科技公司迎来一个转折点——成为大型科技企业如何保障核能可行性的示范案例。
此外,xAI公司因无视环境法规,使用未经许可的甲烷气体发生器为其位于田纳西州孟菲斯的Colossus超级计算机供电而受到广泛批评。
需求端的数据不会说谎:高盛研究部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增长高达165%;预计到2028年,人工智能(AI)将占其中的19%。
Meta的这笔交易看起来像是应对AI能源需求的一种大胆解决方案,但它只是延缓了问题的爆发。真正的问题不在供应端,而在需求端。
随着AI工作负载持续呈指数级增长,唯一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是大幅提升能源效率——而这正是当前半导体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答案不仅在于传统的芯片架构,更在于对连接和隔离计算系统的材料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构想。
数十年来,整个行业一直被摩尔定律的可预测性所引导,甚至可以说是在这种规律的“保护”之下发展。每两年,我们都能期待更快、更便宜、更密集的芯片问世。但这一承诺已经破裂,而与此同时,第二场结构性变革也正在发生:AI的爆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计算与带宽需求的增长,其速度远远超出了传统架构原本设计所能承载的极限。
三重威胁:能耗、热量与物理极限
我们正将越来越多的能耗投入到系统中,却收获越来越小的性能提升。这并非增长曲线,而是一个危险信号。
每一瓦特的计算功率都会转化为一瓦特的热负荷,迫使我们部署更加复杂的冷却系统,例如液浸式冷却、冷却板和相变材料。在风扇不再实用的紧凑环境中,热设计已成为制约因素。
这一挑战的核心在于摩尔定律本身的失效。从物理角度看,我们已经到达了原子边界。3nm和2nm等先进节点的栅极长度已接近几个原子的宽度,量子隧穿效应和漏电流将成为严重障碍。
散热和互连延迟,而非晶体管的开关速度,已成为主要瓶颈。
其经济影响同样严峻。开发和制造每个新工艺节点的成本呈指数级增长。极紫外光刻(EUV)和其他尖端制造技术所需的投资,只有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承担。
对于许多应用而言,单个晶体管的成本已不再下降,这违背了摩尔定律的一项基本承诺。
互连危机
随着芯片数量的激增以及AI加速器尺寸和复杂性的不断膨胀,芯片、电路板和系统之间的布线正成为主要的性能瓶颈。
跨接电缆和高带宽内存接口是巧妙的方案,但它们会增加成本、复杂性和脆弱性。在某种程度上,封装比硅片本身更具挑战性。

跨芯片封装、衬底和主板的统一绝缘材料。
材料革命由此拉开序幕。像Thintronics这样的公司正在兴起,重新思考芯片设计中一个基本却被忽视的组件:用于隔离和绝缘互连的介电材料。
这些绝缘层已成为性能瓶颈,但也代表着巨大的转型机遇之一。
分子层面的创新
元件之间的空间已成为新的前沿领域。传统的介电绝缘体通常针对机械强度而非电气性能进行优化,难以满足高速、高密度和高热应力环境的需求。
Thintronics正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分子层面设计的可调低介电常数(Dk)材料,以减少信号损耗和能量耗散。

Thintronics推出新型无中介层架构。
这种方法旨在推动架构变革。通过使用一种跨芯片、封装和电路板的统一电介质平台,可以简化系统设计,从而完全消除对昂贵中介层的需求。这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组装复杂性和功耗,还能削弱先进代工厂对封装路线图的控制。
风险投资的转变
投资者正在关注这一转变。仅在2024年第四季度,就有75家半导体公司融资超过30亿美元。
虽然AI芯片仍然备受关注,但一些规模最大的融资轮次流向了那些重新构想其余堆栈的公司:例如Lightmatter(4亿美元)和Ayar Labs(1.55亿美元)等光互连先驱,以及Enfabrica等先进封装公司。
这不仅仅关乎计算本身,还关乎围绕计算并连接计算的一切。Thintronics的A轮融资由Maverick Capital和Translink Capital领投,共筹集2000万美元,其他投资者包括Toppan Holdings和Merck KGaA。
新范式
能源约束、热瓶颈以及摩尔定律的终结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系统性挑战。
未来的胜利不仅依赖于晶体管的高性能,更需要将材料科学、系统架构和封装设计等学科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创新体系。
几十年来,材料在半导体设计中一直扮演着幕后角色。如今,它们已然成为焦点。像Thintronics这样的公司,其工作将分子化学、计算力学和电子工程融为一体,代表了一种新型企业:垂直整合、系统感知,并随时准备重塑一切可能。
因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能否制造出更快的芯片,而在于我们是否准备好围绕它们重建系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巧妙的布局或渐进式的调整。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构建未来的材料本身。
作者:Thintronics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tefan Pastine博士
(责编:Frank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