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丨支付破局,中国AI眼镜走向“头号赢家”

AI芯天下 2025-08-23 20:30
资讯配图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资讯配图



前言
2025年被业内称为“AI眼镜元年”,Rokid、魅族、夸克、小米、雷鸟等中国厂商密集发布新一代智能眼镜新品。

尽管技术路线各异——Rokid深耕语音交互,魅族主打空间计算,夸克结合生成式AI与视觉搜索,小米聚焦摄录功能,但几乎都将支付功能作为核心标配,这一共识正推动智能眼镜从“小众玩物”向“日常工具”跨越。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资讯配图

支付:智能眼镜走进生活的关键突破口


智能眼镜要融入大众生活,需突破两大核心关口,而支付功能的落地成为破局的关键。早期智能眼镜因显示模糊、续航不足、重量过大等问题,难以满足日常佩戴需求。


过去两年,行业在光学模组轻量化、电池能效管理等领域持续突破:主流新品重量降至60克以内,接近传统眼镜;续航普遍突破8小时,可支撑全天使用


显示与传感稳定性也大幅提升,技术瓶颈从“阻碍”变为“可控变量”。不过,部分产品在高负载场景下的散热问题、复杂环境中的信号稳定性仍有优化空间,需持续迭代。


许多智能眼镜因缺乏“必须带出门”的理由被束之高阁。而支付作为高频刚需,成年人日均发起超10次支付,覆盖早餐买单、地铁进站等全场景,与智能眼镜“抬头即用”的交互方式天然契合。


实际体验中,支付功能的便捷性尤为突出:早高峰买早餐无需在拥挤中掏手机,骑车买水或拎满菜时无需停手操作,大幅提升效率。


头部厂商已将支付场景落地:Rokid Glasses通过“语音指令+视线识别”完成支付,用户说“乐奇,付钱10元”并看向收款码,确认后即可完成交易;雷鸟X3 Pro更拓展场景,支持“看一下商家收款设备”付款,无需扫码。


支付的引入成为行业分水岭。正如扫码支付推动智能手机成为交易入口,Apple Pay激活智能手表的日用属性智能眼镜的支付功能也有望在两年内带动使用频率与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


资讯配图
中国AI眼镜的支付先发优势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中,苹果、Meta等海外巨头尚未布局支付功能,而中国厂商已率先将支付嵌入产品,这一领先地位源于三重结构性优势。


欧美移动支付依赖银行卡网络与POS终端,需通过手机NFC“碰一碰”完成交易,但眼镜缺乏“贴卡”的物理条件,摘镜支付既笨拙又违背“免手操作”的初衷,可行性极低。


中国则依托二维码支付的普及优势:移动支付覆盖率达86%,居世界第一,从便利店到路边摊均支持扫码付款。这意味着智能眼镜支付无需改造商户硬件,也无需教育用户,基础设施早已完备,为功能落地提供“天然土壤”。


资讯配图


业链的成熟与协同效率


中国拥有全球少有的完整智能眼镜产业链,从光学、显示、电子模组到整机组装全链条贯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60%,部分环节(如光学镜片、传感器)处于全球领先。


这种成熟度不仅体现在“全链条覆盖”,更在于快速响应与协同能力:针对支付场景中“不同光照下二维码识别速度”等问题,硬件厂商、模组供应商、算法团队可在同一区域面对面协作,几周内完成参数调整与原型验证


核心器件的国产替代也让厂商能灵活优化本地AI模型,提升端侧运行效率。成熟的量产能力更确保新功能一旦验证成功,可快速复制到全线产品,形成规模效应。


如同鸿蒙系统推出后,硬件厂商、开发者与服务商快速接入形成闭环,智能眼镜支付也在短时间内从“个别产品亮点”变为“行业标配”:Rokid、小米、夸克等品牌相继落地“看一下支付”,推动用户习惯快速养成,反向倒逼供应链与服务平台优化体验。


这种高效集结让研发、市场培育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避免了欧美市场的标准博弈与碎片化适配周期,形成独特的“中国速度”。


资讯配图

智能眼镜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年智能眼镜增长迅猛,Wellsenn XR预测全球销量将达350万副,同比增长230%,2029年有望突破5500万副。但对比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1.5亿台的出货量,智能眼镜仍需跨越多重门槛。


用户习惯养成:从“可用”到“常用”需依赖支付等高频场景持续渗透,目前消费者对智能眼镜的认知仍需市场教育。


产品形态优化:重量、续航虽有改善,但长时间佩戴舒适度、外观时尚性仍需提升,需平衡功能与设计。


安全信任机制:支付涉及隐私与财产安全,需强化加密技术与身份验证,消除用户对信息泄露的顾虑。


资讯配图
尾:支付激活生态的长期价值


支付并非单点功能,而是激活生态的“入口”。一旦硬件、算法、网络与支付体系形成闭环,智能眼镜将从“显示终端”升级为“实时感知、决策、执行的节点”。


当前智能眼镜市场正处“安卓前夜”,技术路线与标准尚未统一。中国凭借支付领域的先发优势、完善的基建与产业链协同,正加速翻越“支付分水岭”。


未来,谁能在更多场景复制这一优势,谁就可能定义下一代智能终端的全球格局,而中国AI眼镜已站在领跑位置。


内容参考来源于:晓曦:AI眼镜的成人礼在于支付;节点财经:AI眼镜:是下一代「革命性」产品,还是「昙花一现」?;伯虎财经:AI眼镜的薛定谔“出圈”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END


推荐阅读: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
18948782064

请务必注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AI算力黑马狂飙:拟融资70亿,预计明年收入超150亿
本田与美国AI初创公司Helm.ai签署自动驾驶软件协议
施耐德电气确认出席2025第三届数据中心&AI液冷散热产业链创新峰会并作主题演讲
战略科学家对话:AI+科学,数据和人才是关键
【教育】AI将重塑全球教育图景——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平行会议观察
比GPT-5还准?AIME25飙到99.9%刷屏,开源模型首次!
NVIDIA 推出 Spectrum-XGS 以太网,助力分布式数据中心迈入十亿瓦级 AI 超级工厂
马斯克收购OpenAI新计划实锤了:找小扎筹千亿美元,果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LangChain 推出开源异步编码智能体 Open SWE
上班才两年,AI得了抑郁症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