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各家新机的影像配置都已经陆陆续续的曝光了,我呢也大体都看了一下,最终的结论就是——“VIVO X200Pro依旧是非Ultra机型的天花板。”我们来做一个罗列,还是N图流:整体的升级幅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乏善可陈,感知不强”。整体的大趋势就是——“马甲升级”。其中最典型的主要是主摄的升级,除了OPPO Find X9Pro因为前代实在太垃导致“看上去升级幅度不小”之外,其他四款机器那都是原地踏步了。小米16系列(16、16Pro、ProMax)搭载的都是OV50Q,OV50Q是个啥玩意?本质上就是OV50H升级了个“LOFIC高动态”,然后就没了。高情商讲叫升级;低情商讲本质上就是换个新马甲出来图个新鲜,毕竟科技以换名为本嘛。VIVO X300Pro这是一样的,LYT818升级到LYT828,同样也属于马甲升级的范畴。合着在这一块索尼和豪威是尿到一个壶里面了?OPPO这边是目前看上去升级幅度最大的“Pro系”机型了,主摄从从前代极为拉胯的LYT808一下子升级到LYT828。然而这并不是他有多出色,只是前代表现实在太拉跨,这一代回归主流水平罢了。他们的副摄同样也是如此。小米16Pro和ProMax以及OPPO Find X9Pro都用上了三星HP5 200MP的长焦,1/1.56英寸,算是提升不小。这俩在自家产品序列中,算是不错的进步,但是不要忘了,头上还有上一代VIVO X200Pro压着呢。至于VIVO X200Pro的升级款——VIVO X300Pro呢,还是一如既往的马甲升级(三星HP9升级为HP9改良版)这些新机的大杯产品的影像配置均未能超过VIVO X200Pro。换言之,去年的VIVO X200Pro放到今年,那也依旧是“影像天花板”。再说个冷笑话,2024年3月发布的、搭载LYT900+LYT600+IMX890+IMX858组成四摄阵列的OPPO Find X7Ultra,哪怕放到2026年3月,也依旧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影像天花板。至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当下这套以“多摄”作为核心解决方案的手机影像体系已经发展到头了。或者简单来说:单纯以扩大CMOS物理尺寸的体系已经卷到头了。下面这是小米14Ultra和小米15Ultra的拆机图,我就问你这还怎么发展?怎么堆料?给电池部分也堆成摄像头?除了横向的面积,你还得考虑纵向高度的问题。假如,手机厂商把M43画幅的CMOS传感器堆叠到手机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奇景呢?——你的Deco凸起部分的总高度将会达到2.5-3CM左右。因为,传感器越大,在焦段不变的情况下,法兰距就会越大,那么手机镜头的凸起程度也会越大。下面这是努比亚的一款概念机,搭载了1英寸CMOS+35mm焦段,凸起高达到了惊人的——19.41mm。据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25-30mm会是一个怎么的画面。笔者也给大家做了一张生动的示意图,如下所示:什么叫板砖?这就叫板砖。不知道你能接受不能,反正我接受不了。所以,目前智能手机摄影的核心短板并不在CMOS传感器的尺寸,索尼黑卡也是一英寸,黑卡不能用了么?黑卡甚至都能做一些专业的工作需求了。手机真正核心的短板主要体现在——焦段和光圈这两个方面。所以,未来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单摄+大尺寸可移动式潜望模组组成的无极可变光学焦距的解决方案。目前唯一比较接近的是索尼的Xperia系列以及华为的Pura80Ultra。但是这俩虽然方向对了,但是距离完全体差的还远。索尼那边虽然是真连续光变,但是传感器尺寸太小。华为Pura80Ultra的传感器尺寸虽然不小,但是只能两档切换,而且还有损(物理裁切)。如果未来手机行业能够达成1英寸+1X-8X范围内的真无损+连续光变,那么也就意味着“专业手机摄影”时代真正的来临了。在此之前的手机摄影不管怎么卷,他都只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大号“摄影玩具”。接下来就看手机行业谁能把这套系统最终商用落地了。(PS:各家内部都有相关预研方案,难点主要在量产良率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