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交互的新时代,向技术栈上层迈进
作者:SABRINA ALBERT (WU) 与 VIVEK RAMASWAMI
日期:2025 年 8 月 22 日
在我们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驱动下一个人机交互时代的基础设施,涵盖了从实时视频、情感智能到持久化记忆的方方面面。
这些底层技术正催生新一轮的应用浪潮:人工智能化身和数字副本。它们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概念验证,而是能创造真实价值的产品。
问题不再是人工智能化身是否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它们将率先在哪个领域扎根。
过去很多年,想要触及更多人,几乎总是以牺牲紧密的人际关系为代价。这导致我们创造的互动体验,是面向大众的,而非面向每一个独特的个人。
用千篇一律的信息去轰炸成百上千的人,这种方式已经过时。人工智能化身正开始改写游戏规则。
它们并非要取代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是提供了一种规模化扩展这种连接,同时又保留其精髓的方法。
让你能更广泛地分享自己的温情、洞见与观点,同时丝毫不会削弱你的个人影响力。
“想象一下,你能够将最好的自己,投入到每一次互动中。
即使你本人无法到场,也能传递出同样的声音、共情和行事风格。
无论是指导同事、服务客户还是传授技能,你的知识和个人魅力现在都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呈现。
这些化身不仅是复述你的话语,更是延伸你带给他人的感受。
它们懂得倾听,能用你的口吻回应,会根据交谈对象调整自己,并传递出那些能让你专业知识深入人心的微妙之处。
这样一来,人工智能化身便不再仅仅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它们成为了你个人特质的一种延伸,温暖且精心定制。
企业内部应用场景
大型企业和世界前沿公司正在构建自己的化身,用于规模化推广专业知识、加速员工培训和巩固客户关系。
我们看到大量的人工智能化身出现在市场推广环节,例如销售、产品演示和广告制作。
同时,在学习与发展领域也大放异彩,例如销售培训、新员工入职以及员工的技能重塑和提升。
目前最成功的早期应用,往往是那些化身本身只需少量动作的场景,比如一个类似 Zoom 视频框的形象,而非一个全身动画的角色。
这样做既能保持存在感,又降低了开发复杂度和成本。以下是我们正密切关注的几个应用方向:
销售
顶尖的销售专家正在训练人工智能副本,模仿他们的销售风格、语气和领域知识。这些化身可以进行产品演示、应对客户异议,并为每个潜在客户量身定制推介方案,同时还能无缝接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获取背景信息。
一个销售员如今可以同时与数百个潜在客户进行有深度的互动,并且每一次都像是专属定制。
客户成功
人工智能化身通过学习知识库、历史服务记录和产品文档,能够精准回答客户问题、引导新客户上手,甚至主动推荐新功能。
在那些注重人际互动的行业,它们既能保持真人客户经理的亲切感,又能实现规模化运营。
市场营销
从网红营销到超个性化触达,化身可以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按需录制和调整视频内容。这使得营销人员能够制作出高度本地化和个性化的营销活动,无需反复拍摄,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时间。
学习与发展
培训模块不再是单向灌输的静态内容。无论是新员工入职还是团队技能升级,都变成了一场双向互动。化身负责教学,并会随时停下来回答问题、调整案例,甚至进行实时测验。
招聘
招聘化身可以承担初步筛选工作,回答候选人关于企业文化和福利的提问,并根据对方的回答调整自己的问题。它们还能帮助候选人进行面试演练,或辅助招聘官完成整个面试流程。
这极大地拓宽了招聘渠道的入口,也让人力资源专家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与最优秀候选人建立深度关系上。
面向外部消费者的应用场景
第二个前沿领域,是我们预计将诞生最具颠覆性的全新公司的地带。
在能够与一个栩栩如生、具备情感智能的人工智能实时互动之前,这些应用根本无法想象。
情感陪伴
从年轻一代用人工智能化身寻找朋友甚至伴侣,到年长者寻求日常对话的慰藉,陪伴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应用场景之一。
这些化身能记住用户的喜好,进行有连续性的长期对话,并提供充满共情的陪伴。
心理咨询与精神健康
心理治疗化身能够提供一个无偏见、永远在线的支持。无论是个人咨询还是伴侣辅导,持久化的记忆让它可以持续追踪进展,而精准的情感共鸣则让整个互动过程感觉安全、可靠。
目前这个领域尚处早期,许多应用仍以聊天或语音形式为主,但鉴于心理咨询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我们相信化身形态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专业指导
无论是体育、职业规划还是领导力训练,化身都能提供像真人导师一样细致入微、由反馈驱动的专业指导。
想象一下,一位演讲教练能实时观察你的语气和姿态并给出精准建议,或是一位更懂你的私人生活教练,深刻理解你的目标并助你迈向新的人生阶段。
社交媒体与数字克隆
一些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开始克隆自己,以便能随时随地“会见”粉丝、回复信息、录制定制视频。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可规模化的准社会关系。数字克隆技术让你能分身有术,以更高效的方式向世界分享你的知识。
在线购物
零售商可以用个性化的导购化身来迎接顾客。这些化身能记住你过往的购物记录、风格偏好,甚至还能和你讨价还价。
未来,每个网站都可能拥有这样的功能。或者,你也可以让自己的化身担当你的购物代理。
电子游戏
未来的游戏世界里,将遍布着行为持久且不断演进的化身角色。它们会从与玩家的互动中学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玩家建立起真正的关系。
数字人(视频+语音+文本)在许多场景下优于单一模态
在心理治疗、教育和专业指导这类高风险环境中,信任、融洽和情感的微妙传达至关重要。
在这些场景下,交互式的数字人,即结合了视频、语音和文本的形态,相比单一的语音或文本,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来自一项针对幻听症患者的化身疗法。
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让患者与一个代表他们内心声音的数字形象进行对话。
仅仅 12 周后,这种方法就让患者的幻听频率和情绪困扰得到了迅速而显著的缓解,效果远超传统的支持性咨询。
研究总结道,摄像头驱动的动画化身,其会议效果优于静态图片模式,并且在体验的舒适度和包容性上,也胜过其他所有模式。
在教育领域,化身的存在同样展现出益处。尽管早期研究结果不一,但其潜力不容忽视。
一项研究探索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化身。它们能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节奏,自适应地调整教学,结果显示其知识留存率优于静态的学习方式。
一个更令人信服的例子来自增强现实语言学习平台,这与化身互动已相差不远。
使用该平台的学生,在当天回忆测试中的得分高出 7%,在四天后的延迟回忆测试中更是高出 21%,完胜传统的记忆卡片。
这些案例清晰地表明,在许多场景中,数字人比单一的互动模态更为有效。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纯文本或纯语音的交互不仅更方便,甚至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客服或填写表单。
并且,我们永远不能低估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价值,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仍是最佳选择。
但随着人工智能及底层音视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人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真实。
挑战与风险并存
尽管交互式数字人前景光明,但前路绝非一片坦途。挑战与风险并存,主要可分为三类:技术、社会和伦理。
技术风险
跨越恐怖谷
目前的化身虽然已十分接近,但尚未达到 100% 的逼真度。这种似人非人的体验可能会让用户感到不安,从而宁愿选择他们更信任的其他互动方式。
情境理解
数字人不仅要能言善辩,更要懂得察言观色,做到表情与情感的统一。比如,在告知坏消息时面带微笑,会造成严重的不协调感,并摧毁其可信度。
社会风险
隐私与数据
新的技术前沿总会带来新的隐私挑战。如果我们持续与数字人对话,它们可以且应该收集哪些数据?当我们向它们袒露脆弱的情感时,这些信息又可能被如何利用?
沟通规范的演变
一个永远在线、近似真人的化身的出现,可能会模糊真实与数字互动的界限。它甚至可能改变我们对人际沟通的期望,比如期待朋友、家人和同事也能做到 100% 的即时回应和情绪上的“完美无瑕”。
伦理风险
情感操控
如果化身被蓄意设计来利用人性的心理弱点,会发生什么?我们或许觉得通过文本或电话交流敏感信息是安全的,但当面对一个可能暗藏操控意图的数字人时,我们内心的防线是否会动摇?
人类被取代?
也许这一切背后最大的疑问是:如果人工智能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接触,将会怎样?要知道,这种接触是人类数千年进化的基石。
我们已经开始听到关于「人工智能精神病」的讨论,即聊天机器人会放大、甚至与用户共同创造精神病症状。如果连简单的聊天机器人都如此,那么一个近乎真实的陪伴者呢?
结语
应用层,将是未来绝大部分价值的汇聚之地。
其意义不仅在于替代现有的人类互动,更在于创造出全新的互动类型。
正如 SaaS 彻底改变了企业的后台工作流,以化身为核心的应用,也可能将重新定义公司乃至我们个人生活的前台。
未来十年人机交互的走向,其决定性因素将不仅在于底层模型的复杂程度,更在于我们在此之上构建的应用的创造力。
我们不只是在设计工具,我们是在设计一种全新的存在——他们是伙伴、是同事、是共创者,将栖身于我们的数字与物理世界之中。
那些真正学会将冰冷技术与人类连接的温暖细节融为一体的公司,将为我们未来数年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方式,定下全新的基调。
原文地址:https://aspiringforintelligence.substack.com/p/the-future-of-humanmachine-interaction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