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情况

“百度”之名,源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寓意着对信息和知识的执着追求与探索。公司的创立初心非常纯粹:打造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让网民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2000年1月1日,百度公司在北京中关村创立,李彦宏携带着硅谷的技术理念、1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和“超链分析”专利(现代搜索引擎的重要基础之一),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搜索时代”。
发展历程
崛起与辉煌(2000-2010):统治PC互联网时代
初期,百度主要为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提供搜索技术服务。
2001年,李彦宏力排众议,果断转型推出独立的搜索引擎网站Baidu.com,并推出了革命性的“竞价排名”商业模式(即关键词广告),这成为了百度此后近二十年的现金奶牛。
凭借更懂中文的技术优势(如对中文分词的处理)和本土化运营,百度迅速击败了当时的国际巨头谷歌(Google),成为中国搜索市场的绝对垄断者。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创造了惊人的资本神话。
这一时期,百度围绕搜索核心,推出了知道、贴吧、百科等明星产品,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内容生态,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信息枢纽。
迷茫与挑战(2011-2016):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掉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中心从PC转向移动端。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搜索,而是分散在无数个独立的App中。
百度未能及时抓住这一趋势,其核心搜索业务受到冲击。尽管通过收购91无线等举措试图弥补,但始终未能打造出像微信或支付宝那样的超级入口。这一时期,百度被视为“错过了移动互联网船票”,其战略方向和组织能力受到外界广泛质疑。
转型与重生(2017至今):All in AI,押注未来
面对困境,李彦宏展现了技术领袖的决断力。他明确提出,百度的下一个未来在人工智能(AI)。公司将AI视为堪比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并倾注全力投入。
百度将业务重心聚焦于两个AI主导的赛道:智能云和自动驾驶。同时,其核心搜索业务也通过AI赋能,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战略转型使得百度不再被简单看作一家搜索公司,而是被视为中国AI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其技术实力和长期价值被重新评估。

主要产品与解决方案

移动生态(基础盘与现金牛):
这是百度的传统优势业务,但已被AI深刻改造。包括“百度App”、好看视频、百家号、智能小程序等。通过AI推荐算法,为用户提供信息流和服务。搜索广告依然是公司最核心的收入来源,为AI等前沿业务“输血”。
智能云(增长引擎):
百度云不同于传统的云计算服务,其核心差异化优势是“云智一体”,将其强大的AI能力(如飞桨平台、文心大模型)作为服务输出给企业和政府客户。在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是百度将AI技术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载体。
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未来愿景):
这是百度AI战略中最具前瞻性的部分,其核心是:
Apollo(阿波罗)平台: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向汽车行业合作伙伴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涵盖了从自动驾驶软件、高精地图到云仿真平台的全套服务。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萝卜快跑”: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付费运营,是百度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ACE智能交通:通过“车、路、云、图”协同,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基石技术:飞桨(PaddlePaddle)与文心大模型(Ernie Bot)
飞桨:百度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相当于中国的“TensorFlow”或“PyTorch”。它是百度AI生态的操作系统,降低了AI开发的门槛,培育了庞大的开发者社区。
文心大模型:百度研发的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其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的发布,标志着百度进入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代,旨在重塑其搜索和所有业务,成为未来人机交互的新入口。
进军新前沿:百度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技术禀赋:AI与自动驾驶技术的自然延伸
人形机器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环境感知、认知决策、运动控制——与百度长期深耕的自动驾驶技术高度重合。
感知:机器人身上的摄像头、激光雷达(LiDAR)等传感器,与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系统同源。
决策:“文心大模型”等AI技术能让机器人更自然地与人交互,理解复杂指令背后的意图。
控制:虽然机械控制并非百度传统强项,但其强大的AI算法和仿真平台(Apollo平台的一部分)可以用于训练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模型。
战略投资与生态布局
百度通过其风险投资部门(如百度风投)和资本运作,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链,投资了多家在核心部件、机器人视觉、运动控制等领域有特色的初创公司,构建生态。
核心应用:AI大模型 + 机器人
这是百度最具差异化的优势。百度正在探索将“文心一言”等大语言模型作为机器人的“大脑”。
颠覆性交互:传统机器人需要精确的代码指令,而结合了LLM的机器人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人交流,理解模糊指令,并自主拆解任务步骤,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知识获取与推理:机器人可以借助大模型内嵌的海量知识,进行常识推理和任务规划,应对更加开放和复杂的环境。
百度机器人:百度已推出其机器人产品,如“小度机器人”,早期侧重于展示和交互功能。而更先进的通用机器人开发平台则依赖于其开放的AI能力。
平台化思维:赋能而非竞争
与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亲自下场造机器人的模式不同,百度的策略更倾向于其“Apollo”模式:提供通用的AI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开发平台。未来,它可能为其他机器人公司提供“大脑”(AI模型、操作系统)和“感官”(感知解决方案),自身则专注于最核心的AI部分,与硬件制造商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成熟。

核心人物

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这段经历为他奠定了坚实的信息检索和技术实现基础。
毕业后,他并未直接创业,而是先进入了金融领域,为华尔街的公司设计金融信息系统,亲身体验了技术对关键行业的巨大价值。之后,他加入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成为其核心工程师之一。这段经历让他身处全球信息技术的最前沿,不仅掌握了顶尖的搜索引擎技术,更深刻理解了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
在硅谷期间,李彦宏亲历了互联网早期的商业战争,并撰写了《硅谷商战》一书。这段经历催生了他将搜索引擎技术带回中国、创建一家伟大公司的想法。
李彦宏的技术背景决定了百度的基因——一家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这种“技术信仰”在早期成就了其搜索业务的霸主地位,也在后期成为其向人工智能转型的核心内驱力。
HHT
先进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