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政策法规及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无人机部分解读

无人机网 2025-08-25 13:17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一、无人机政策法规

(一)《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2024年1月1日实施,是我国无人机领域重要法规。条例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链条管理,明确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工作,民用航空、公安等多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工作。要求建立产品识别码和所有者实名登记制度,划设飞行管制空域和适飞空域,建立飞行活动申请制度等。


(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

2024年1月1日实施,共8章,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运行程序做了详细规定,包括操控员管理、登记管理、适航管理、空中交通管理等内容,为规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事件信息管理办法》

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办法明确了七类必须上报事件,包括黑飞/违规飞行、失控坠机等,要求中型/大型无人机与有人机相撞等紧急事件需12小时内电话报告+24小时内系统填报(境内)。规定运营合格证持有人是第一责任人,强制要求购买第三方责任险,对瞒报/谎报等违规行为最高罚10万元,深圳/海南试点“数字围栏 + 快速审批”,跨区飞行需提前2小时报备。


 (四)无人机实名登记相关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250 克以上的无人机必须完成实名登记。飞手需登录民航局 UOM 系(https://uom.caac.gov.cn),完成无人机信息填报,打印实名登记二维码并粘贴于机身显眼位置。

 

(五)无人机驾驶员资质相关规定

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必须取得CAAC 执照。报考视距内驾驶员执照或超视距驾驶员执照需年满16岁,报考教员执照需年满18岁,且需满足视力等健康要求,视距内执照要求近3年无犯罪记录,超视距执照和教员执照要求近5年无犯罪记录,还需通过民航局认证的培训机构完成最低44小时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等考试后才可取证。


(六)空域管理相关规定

全国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机场净空区、军事禁区、国境线区域等为管制区域,无人机靠近或飞行需提前申报或严禁飞行。一般情况下,无人机适飞空域通常为地面以上120 米内,真高≥120 米或起飞重量>4kg 的无人机飞行需向空管部门报批。超视距飞行、夜间飞行、在人群上空飞行等特殊任务飞行,也需提前审批或满足相关条件,如夜间飞行原则上需专项审批,部分城市试点放宽至“适飞空域+低高度”。



 二、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无人机部分解读。

2025年6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这部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法律,首次将无人机“黑飞”行为明确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给予处罚


这一修订标志着我国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管理进入全新阶段,为公共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法律防火墙”。



 重点条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关于飞行空域管理规定,飞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体,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飞行、升放前款规定的物体非法穿越国(边)境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七十六条: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或者偷开他人航空器、机动船舶的。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明确飞行空域管理规定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六条明确指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关于飞行空域管理规定,飞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行为,情节较重的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这一规定强调了无人机飞行必须严格遵守空域管理规定,不得擅自进入禁飞或限飞区域。


(二)严厉打击非法穿越国(边)境行为

对于无人机非法穿越国(边)境的行为,同样采取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根据第四十六条,此类行为将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彰显了国家对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秩序的决心。


(三)不可携带危险物升空

第四十三条规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升放携带明火的升空物体,有发生火灾事故危险,不听劝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四)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无人机将受罚

第七十六条明确了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或者偷开他人航空器的处罚措施,无证或偷开航空器将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这一规定提醒广大无人机爱好者,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后才能进行飞行活动,确保飞行安全。


三、《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几种“黑飞”的情形

为了规范无人机行业发展,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哪些行为属于“黑飞”?一旦进行了“无人机黑飞”,触犯哪些法律法规?

资讯配图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的首部专门行政法规。该《条例》明确规定几种“黑飞”的情形:

(一)无照飞行。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未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而进行飞行。


法律责任未取得操控员执照操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超出操控员执照载明范围操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处2000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处暂扣操控员执照6个月至12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操控员执照,2年内不受理其操控员执照申请。


(二)未实名登记飞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所有者未依法通过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督服务平台及其应用程序进行实名登记,就进行飞行活动。


法律责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经批准在管制区域内飞行在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等各类管制空域内,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


法律责任未经批准操控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管制空域内飞行,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飞行,可以处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违规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操控模型航空器在划定空域外飞行在违反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划定的模型航空器飞行空域,在其外进行飞行。


法律责任操控模型航空器在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划定的空域外飞行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飞行,可以处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违规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黑飞” 行为导致航班延误、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操作者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黑飞”行为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妨害公务等,也会根据相应刑法条款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广大无人机爱好者及从业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利时,切莫忘记法律划定的安全红线,共同维护空域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资讯配图

扫码关注我们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扫一扫

资讯配图

关注我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无人机
more
追觅无人机官宣!跨界大家电后再“上天”,凭什么抗击大疆?
科技快讯 | 消息称追觅进军无人机市场:正挖角大疆无人机人才;消息称联发科天玑 9500 旗舰移动平台革新 NPU 架构...
曝无人机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和年终奖发放前集中裁员;个护公司品牌总监被投资人点名走人;某硬件公司内部斗争严重丨鲸犀情报局Vol.18
昊舜视讯无人机机场:构建低空经济核心基础设施
大疆的无人机技术能否反哺eVTOL?
体育总局航管中心:《2025年中国无人机足球联赛竞赛规则(修订版)》正式印发
引入手术机器人企业总部、无人机“驾校”落地……成都多个科技创新项目加速推进
“科创好年华”福州市无人机竞赛在福州高新区“榕创汇”无人机小镇精彩开幕
用无人机造一场梦,让每个夜晚都值得尖叫
50公里35分钟!跨市无人机物流航线首飞成功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