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前瞻丨2025新型储能产业机遇与风险并存:传统市场筑壁垒,新兴市场增需求

资讯配图



全球能源结构持续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型储能产业获得高速发展。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迎来新机遇,中美欧等传统大市场需求旺盛,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快速起量,大储市场迎来加速增长期。与此同时,全球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政府对全球加增关税,冲击现有国际贸易规则,多国相继筑高贸易壁垒,新型储能产业供应链或将重塑。建议夯实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以核心技术打造产业竞争力,加快完善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





SPORTS

资讯配图



一、对2025年全球主要新型储能市场形势的基本判断

资讯配图


(一)中国新型储能电池产量与装机量均实现稳步增长


政策方面,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强调高端产品供给,并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在国际市场中将凸显竞争优势。产能方面,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4年我国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达260GWh。装机方面,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GW/168GWh,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二)美国新型储能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产能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美国已公示457个大规模储能电池拟建项目,总规模高达60.99GW,其中205个项目计划于2025年投运。装机方面,据CESA不完全统计,2024年美国电池储能新增装机11.46GW/31.23GWh,同比增长54%/50.9%,创美国年度储能装机规模新高。


(三)欧洲市场新增装机量有望回升


2024年,因天然气价格下滑以及通货膨胀下降、产能周期性回调等因素影响,欧洲市场新型储能装机量和价格总体走低。经过一年的去库存,叠加欧盟及欧洲各国政府利率优惠、税务减免等政策的持续支持,2025年欧洲新型储能市场有望回温。根据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数据,欧洲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量预计将达到28.7GWh,同比增长28%。欧洲市场盈利模式多样化,服务配套措施完善,政策支持较为稳定,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有望成为欧洲市场下一轮主要增长动力。


(四)新兴市场将成为主要装机增量


2025年,中东有望成为中美欧之后新增储能装机第四大区域。中东地区多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支持以新能源项目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计划”、阿联酋《阿布扎比可再生能源战略2050》均提出加快提高新能源供给占比,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2025年沙特还将举办国际储能博览会。另一方面,中东内陆地区电网基建较弱,线路密集度不高,新型储能有望提供灵活的电力来源,提升电力供给稳定性。此外,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光照资源丰富,清洁能源装机量较低,光伏发电量不足10%,随着新型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预计2025年这些地区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二、新型储能产业2025年发展趋势研判

资讯配图


(一)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多元化发展


一是得益于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三大优势,钠离子电池将成为巩固我国新型储能电池产业优势的有益补充。据ICC鑫椤锂电数据,2025年我国钠离子电池产量预计将达到6.49GWh,其中聚阴离子型产品有望突破3GWh。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持续迭代,成本进一步下探,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将稳步推进。二是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以及长寿命等优势特点,可更好适配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需求。目前已有华菱集团、巨电新能源、中固时代、合源锂创等多个示范性项目签约开工。但也需清醒地认识到,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进一步攻克离子运输机制、锂枝晶生长机制、固-固界面问题等技术瓶颈。


(二)人工智能与新型储能双向赋能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巨量能源支撑,攀升的电力需求为新型储能带来新的市场增量。马斯克曾明确表达,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将由缺芯转向缺电。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也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消耗的电力将远超预期,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依赖于能源供给,光伏与储能需求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新型储能电池材料设计、性能预测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材料设计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计算材料特性,简化设计流程,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性能预测方面,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新型储能系统进行安全预警,延长电池寿命,规避意外事故风险。


(三)大储能成为重要增长点


2024年多家储能头部企业相继推出500Ah+的大容量储能电芯,随着大容量储能电芯技术更加成熟,储能系统集成效率进一步提高,2025年预计将有更多超过500Ah的大容量储能电芯面世。我国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发电侧和电网侧,大储市场基础良好,政策支持力度大。美国大储市场毛利润高、盈利模式丰富,在加州、德州等地区大储项目已稳定推进落地。欧洲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获欧盟政策支持的大储项目也将在2025年相继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减碳目标明确,规模庞大的国有资本带动投入大储项目,市场潜力巨大。


(四)出口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国际贸易形势持续动荡,保护主义威胁我新型储能产品出口及企业出海。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发动“关税战”,其中针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储能锂电池关税达到114.9%,2025年3月10日,美国众议院刚刚通过了新版《与依赖外国对手电池脱钩法》,禁止其国土安全部从 6 家中国企业采购电池。欧盟和英国也对关键原材料供应、碳足迹等设立了新规,提高了我国对欧洲新型储能产品出口的门槛。另一方面,美欧市场对储能电池和新型储能装机量需求仍然保持高位,尤其是欧洲市场对清洁能源持积极态度,欧盟及各国政策持续推动实现“碳中和”。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积极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规划了多个大型新型储能项目。我国新型储能产业从产品经济性、产业链配套等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




三、几点建议

资讯配图


(一)进一步夯实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集中行业优势资源,以应用为导向集中攻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夯实新型储能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强化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全球竞争力。面向新型储能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多元化创新发展。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强化前瞻性技术布局,鼓励企业加快推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等颠覆性技术创新。


(二)加快完善新型储能市场机制


确立新型储能独立市场地位,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规则,如电价机制、现货交易机制、参与辅助服务机制等。丰富新型储能可参与的辅助服务交易种类,提高新型储能利用效率,增加新型储能盈利方式。建立容量补偿机制,构建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核定规范,尝试推行容量电价;探索建立成本疏导机制,以“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推动辅助服务费用多方分摊。


(三)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


建立企业出海动态评估机制,因地制宜,因国施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储能相关政策动向进行跟踪分析。加强与新兴市场在新型储能领域开展产品出口、企业合资、研发共建等全方位合作。鼓励企业联合应对海外市场潜在风险,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出海,构建稳定的海外供应链体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降低出海成本,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以上为节选内容,完整版前瞻,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来源 | 赛迪智库

编辑 | 办公室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储能
more
2025年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年报|2024-2025年中国储能电池市场研究年度报告
日本离岛最大储能电站投运,采用中国企业储能系统
储能电池容量有望翻倍!德阳这家公司生产如何跑出“加速度”
2025年中国电网储能‌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判:中国储能市场已形成"电网侧引领、电源侧优化、用户侧拓展"的协同发展格局[图]
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能项目正式封顶
南都电源签下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欢迎参加,2025苏州国际新能源博览会!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储能、电子电力等
裁员15万,寒潮下的光伏企业开始奔向储能
京企手拉手 进军“AI+储能”领域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