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一场关于低空技术的论坛正悄然绘制着中国未来交通的空中蓝图。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2025年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论坛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高校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低空技术的前沿进展与未来愿景。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在致辞中强调,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推进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超常布局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必然选择,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系统培养国家急需领域创新人才的关键举措。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低空飞行、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论坛不仅注重理论探讨,更强调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论坛的举办体现了山东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驻会副理事长王国彪指出,低空技术的创新突破需要单项技术的支撑,更离不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链条贯通以及基础研究与应用落地的紧密衔接。论坛期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党工委书记仇道滨宣读了《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转型升级为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通知》。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副校长、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战强作了学院学科发展建设报告。在校企合作启动环节,山东大学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山东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航空学报》“低空经济专刊”发布仪式。论坛学术报告环节精彩纷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向锦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启晖分别围绕“低空经济及装备技术”“低空电磁频谱安全”作主旨报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的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分享了低空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产业前瞻趋势。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李显业表示,通过专家们精彩的讲解和思想碰撞,他深切体会到低空科技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山东大学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是该校推进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超常布局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重要选择。学院将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产业需求为牵引、技术创新为核心、人才培养为根本”,立足低空经济新赛道,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高地,打造高端创新协同平台。学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服务“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山大力量。论坛现场启动了校企合作,山东大学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威海、青岛等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合作企业包括山东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合作将积极发挥平台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引荐等领域与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为学院提供全方位支持。共同推动国家低空技术与工程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大学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李显业表示:“作为学院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我愿在广袤的低空蓝图中赓续奋进精神,勇担育人使命,与学院共成长、共逐梦、共辉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将积极发挥平台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引荐等领域与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为学院提供全方位支持。论坛的举办将共同推动国家低空技术与工程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交通强国”“制造强国”贡献力量。随着论坛落幕,山东大学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多家企业启动了校企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诺将积极发挥平台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引荐等领域与学院开展深度合作。这些合作将为低空经济这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供重要支撑。搜集、整理、编辑:刘清漪,责任编辑:张璐商务推广、资讯发布、人物访谈、产品展示,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