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简称“闽”,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浙江省毗邻、江西省接界、广东省相连,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开放优势明显,对外交流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是中国对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知名商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01
福建省概况

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福建省202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61.0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87.6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4713.16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9760.19亿元,增长5.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7920元,比上年增长5.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工业发展情况来看,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1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其中,轻工业增长4.4%,重工业增长8.6%;采矿业增长1.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工业产品销售率96.4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2%,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12.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2
福建省重点产业布局
1.重点产业现状
福建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县域重点产业链,推动“四链”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4年,福建支柱产业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形成良性互动,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重点产业分布
福建省构建以“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有效支撑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发展壮大,强化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两大极核,打造沿海城镇发展带,培育山区绿色发展带,重点拓展沿海至内陆的三条发展轴,推进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湾区建设。福建省发布《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县域产业链为支点,撬动全省产业体系向“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跃迁。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重点产业规划
福建省重点产业规划以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核心,形成“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引领并重”的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跃迁。2025年目标实现GDP总量突破6.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8%,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支撑、创新生态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为全国提供“山海联动、开放创新”的区域产业升级样本。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重点企业列表
2024年福建百强企业总营收达6.1万亿元,位居全国省份第6位,凸显头部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福建百强企业净利润2456.5亿元,资产总额19.7万亿元,连续6年保持正增长;纳税总额2515.7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2024年百强企业最低营收达100.7亿元,成为全国仅有的6个门槛破百亿省份之一,较2023年提高4.5亿元,头部企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2024福建省百强企业福建省百强企业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和区域集中度,头部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3
福建省重点园区分布
福建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9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4家,省级开发区74家,已开发利用土地1067平方公里,承载着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宁德时代、青拓不锈钢、冠捷显示器、天马微电子等一批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均落地在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内。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4
福建省投资保障
福建省委省政府、商务厅、工信厅、财政厅等部门印发的《福建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基金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福建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落实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若干措施》《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和扶持实施细则》,形成了覆盖产业发展的全面支持体系,为企业提供投资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生物医药全链条创新生态
聚焦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布局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推动Ⅰ类新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依托片仔癀、八宝丹等老字号,推进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建设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延伸药膳、保健食品等大健康产业链。开发抗菌、抗病毒海洋创新药物,建设深海基因库、海洋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等“蓝色药库”载体平台。到2025年,全省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200亿元,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6家、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0亿元企业2家,培育30个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产品。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夯实人工智能算力与技术底座
鼓励各地结合地区实际及特色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布局人智能产业,出台政策措施,加强招商宣传,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场景创新、人才资源集聚,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环境。福州、厦门、泉州规模化建设AI计算中心,100P以上算力项目纳入省重点技改库,享受最长3年、年化2%贴息补助。普惠算力服务,企业购买算力年度超30万元,按50%、40%、30%分三年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全周期培养与激励青年科技人才
面向职业早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含医院,以下同)、企业等单位青年科技人员,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青年科技骨干,通过项目鼓励其自由探索研究,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项目。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推进首台(套)装备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海洋工程等战略性领域,通过首台(套)装备突破带动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福建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跨越。扩大评定范围,2025年修订细则后,核心部件、控制系统纳入评定,采用评分制降低中小企业门槛。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构建新能源与电动化绿色技术体系
依托宁德全球领先的锂电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全产业链生态,推动能源消费从化石燃料向电力、氢能等清洁能源转型。以福州、厦门、泉州为核心,构建“动力电池-整车制造-充换电设施-回收利用”闭环,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引入外商投资与基金服务
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振外商投资企业在闽发展信心,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鼓励外资设立研发中心,外资企业可联合高校承担省级科研项目,生物医药领域境外已上市药品临床试验审批“即来即办”。保障国民待遇,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纠纷产品禁止采购。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完整报告及报告内详细数据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下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













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产业研究院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立足深圳、服务全国的新型产业智库。二十多年来,中商始终秉承“湾区基因、全球视野”的发展理念,以“数据+平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资本+资源+项目”的多维联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业咨询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