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最新研报:趋势分析和主流价值链公司梳理(附报告)

猎场备忘录 2025-08-27 16:10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6月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资讯配图
说明: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交流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后添加(微信号:lietou100w)微信;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

正文:

近期,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针对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What Will Drive the Humanoid  Sector in 2H25?(2025年下半年,什么将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结合国内人形机器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该报告含金量逐渐上升。

报告探讨了国内(中国)人形机器人上半年市场动态、未来趋势、市场规模预测以及供应链机会;报告预测人形机器人今年下半年将在中国“被广泛采用”;并预测,未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愈发占据优势,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差距将逐步拉开

值的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曾于今年2月和4月先后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报告:Humanoid 100和A $5 Trillion Global Market,两份报告在肯定人形机器人行业广大前景前提下,详细梳理了100家人形机器人及核心供应链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商业化模式探索、技术壁垒解读和未来趋势。

资讯配图

有关摩根士丹利两份研报详细解读,查看往期文章深度解读「摩根士丹利」双研报:头部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公司梳理和投资分析(附报告)

本份调研核心观点: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值的注意的是,本次大摩重新梳理了国内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公司,增加至45家,包括3家大脑领域,31家身体部件,和11家机器人集成商。
资讯配图

注:截取部分表格

注:报告翻译非本篇文章重点,如果查看报告完整版翻译、解读和下载本篇报告(含45产业链企业详细梳理),查看完整版内容(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摩根士丹利】[翻译]What Will Drive the Humanoid Sector in 2H25?

核心观点解读:下游落地应用技术突破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市场情绪的两个关键因素

小编视角:

1)2025年,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将实现初步商业化,但实际场景有待商榷

从产品和技术层面考量,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企粗略可分为两大阵营,以[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为代表的以运动能力为亮点的“硬件派”和以[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为代表的以具备强大AI能力为亮点的“软件派”。

两种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导致双方优选商业化落地场景有本质差别;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松延动力等为代表“运动派”人形机器人企业,公司定位更像硬件卖铲人,客户群体优先选择教育、科研场景落地,其次是展示、表演场景,而非工业场景;商业化逻辑是凭借机器人令人印象深刻、惊艳的动作表现和低价策略,凭借一波流量,迅速拿下订单,实现“爆单”(上千台);目前,[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突破十亿元,一骑绝尘;[松延动力]旗下N2机器人订单数量突破2500台,总金额已突破1亿元;而这种商业化路线的可持续性备受质疑。忽略实际有效商业化场景落地,单靠“炫技”而一时“出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能火多久?

3月底,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朱总)接受媒体访谈时,曾点破这一商业化现状,表示人形机器人商业路径还是不清,买回去做研究的,或者买回去做展示的,这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最终被认为是唱衰人形机器人而备受攻击。

而反观软件派创企,具备强大AI能力且同时涉及本体的初创公司于2025年先后宣布已取得不错商业化突破,但商用场景经不起任何推敲,实际有价值场景还处于POC阶段,典型代表优必选。

7月份,一向看好[优必选]的花旗银行,发布最新研报再一次下调了优必选25年和26年的出货量,从500/3000台下调至300/1000台;当然,作为全球与外部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和公开宣布最多意向订单最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若[优必选]能够实现工业场景商业化突破,后续绝对是“一骑绝尘”存在,后续能否挽回局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整体而言,对于人形机器人创企来讲,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本体并不难,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营收也不难,难在批量化生产和实现场景真正、有效应用。同时,居高不下的高估值,[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为代表的头部创企争相IPO,但是技术未实现实质性突破,有价值型商业化仍属于初期,人形机器人创企们将靠什么故事来赢的下一轮融资?
有关具身智能创企面临困境、发展乱象等详细解读,已放到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原创】人形机器人创企们,下一阶段的故事怎么讲?

2)软硬件技术路线皆未收敛,2025年头部人形机器人创企进入自研机器人“大脑”时代

小编往期文章人形机器人发展路线之争:“大脑”优先,还是“运动”优先?有提到国内人形机器人发展乱象之一”重“运动”,轻“大脑”;并详细解释:大模型决定了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是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核心壁垒,人形机器人企业自研机器人大模型,构建自己的技术闭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动权,才能在大厂林立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掌握主动权;而大多数人形本体初创公司在AI层面投入极少,仅依靠科技大厂大模型赋能;而对于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创企,“大脑”层面是核心壁垒不是不知,而是无能无力,只能退而求其次研究运动能力后续依托科技大厂或者高校AI层面技术开源

2025年以来,以Figure AI为代表的全球头部人形机器人初创开始选择自研基础大模型;同时,双系统架构技术路径VLA模型已成为具身智能领域模型主流,既将原本的长链条端到端模型VLA模型拆开,分成VLM和动作执行两个模型。

详细解读,查看往期文章:【原创】【技术干货】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 详细解读(含主流玩家梳理)

3)硬件层面突破

目前来看硬件层面突破和新概念,更多来自于特斯拉Optimus Gen3。

小编往期文章有提到,二级市场机器人板块“起飞”,高涨行情从7月份延续到8月份,核心催化事件就是特斯拉Optimus Gen3更多硬件方案细节及技术工艺披露,同时新晋供应商浮出市面,相关概念股“起飞”。

整体来说:潜在T链的逻辑围绕着新技术趋势包括:灵巧手高自由度、电子皮肤更高包覆率、旋转执行器部件调整、轻量化等,同时在电机、内部传感器、制造工艺正在尝试新方案。具体而言,在传动件、外壳、支撑件等更多部位使用peek等轻量化材料;灵巧手向仿生臂过度,微电机模组数量从单手6个变成17个,手部增加电子皮肤等触觉传感的覆盖,灵敏度和自由度同时提升;新增供应商以进一步降低成本;MIM、新型减速器等成为潜在新方案。

注:新工艺、新技术,如MIM、谐波磁场电机、轴向磁通电机、丝杠和减速器及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等详细解读、梳理可查看“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人形供应链(T链、H链、宇树链等)”专栏;该专栏重点对T链、H链、宇树链、智元链、Figure AI链等热门人形机器人公司核心供应链公司进行梳理以及跟进相关公司最新产业动态;以周为单位、每天梳理产业链公司最新动态及技术工艺,帮助大家了解市场最新动态,为投资做参考。

... ... ...

更多具身智能行业洞察、产业链公司最新资讯等等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与1100+位行业从业者一起,深度探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资讯配图
——

具身智能赛道更多解读:

DeepSeek正重构人形机器人和具身大模型赛道!

【原创】浅谈人形机器人创企自研机器人大模型,才是未来唯一出路!!

【原创】车企、产业链公司、智驾领域从业者,疯狂涌入具身智能赛道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线之争:“大脑”优先,还是“运动”优先?

【原创】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选落地场景梳理

「智元机器人」再融资,30+家产业链公司齐飞!

「宇树科技」启动IPO,29家产业链公司齐飞!

【原创】多家顶尖科技大厂,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全球AI+Robotics领域,华人图谱(含具身智能赛道“师徒关系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哈工大系”特种机器人,拿下数千万元融资!
泛机器人“大脑”破局:面向具身神经智能的类脑计算芯片
这家深海机器人融资数亿元,中石油、中移投了!
【机器人】NVIDIA与富士康合作制造的首款人形机器人预计将于11月亮相
【机器人】美媒盘点的10款令人惊艳的人形机器人,长什么样?
具身智能迎来“视觉革命”,阿里达摩院RynnEC实现像素级交互理解,机器人从此“眼明心亮”!
售价3499美元!英伟达推出全新“机器人大脑”芯片模块
聚焦特种领域应用,一移动机器人企业获数千万元融资
汽车+机器人Tier1赛道再进阶,均胜电子与阿里云达成AI全面合作
告别赛场,奔赴盛会:AWE2026吹响人形机器人“集结号”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