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 “富人玩具”
当我们谈及 eVTOL,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将其与 “富人玩具” 划等号。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它似乎就像直升机一样,价格高昂,只是少数高净值人群的专属出行工具,离普通大众的生活十分遥远。毕竟,直升机那不菲的乘坐费用,以及仅在一些特殊场合才会出现的身影,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对与之类似的 eVTOL 也产生了这样的误解。
有人觉得,eVTOL 从研发到制造,涉及到众多先进技术和高端材料,成本居高不下,这就注定了它的使用门槛不会低。还有人认为,目前 eVTOL 的应用场景大多集中在旅游观光等领域,体验一次的价格并不亲民,这更是加深了它作为 “富人玩具” 的印象。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仅仅用 “富人玩具” 这四个字,真的能概括 eVTOL 的全部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 eVTOL 的商业化落地前景 ,看看它到底能不能撕掉这张被误解的标签。
eVTOL 究竟是什么?
要探讨 eVTOL 的商业化落地前景,首先得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eVTOL,全称 Electric Vertical Take - 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从名字就能看出它的两大关键特性:一是靠电力驱动,二是具备垂直起降的能力。
与传统直升机相比,eVTOL 在动力来源、构造和使用成本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直升机依赖航空燃油作为动力,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十分复杂;而 eVTOL 以电力为动力,通过电机驱动螺旋桨或旋翼,动力系统更为简洁。在构造上,常见直升机采用单旋翼加尾桨或共轴双旋翼设计,主旋翼既要提供升力又要控制飞行方向,还得依靠变距装置和尾桨来抵消扭矩,机械结构复杂程度高。反观 eVTOL,多采用多旋翼、倾转旋翼或复合翼等设计,通过调整多个旋翼的转速就能实现飞行姿态的控制,结构相对简单许多。
从使用成本来说,直升机的燃油消耗量大,维护保养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且周期短、费用高;eVTOL 因为使用电力,能源成本大幅降低,并且其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维护的难度和成本也随之降低 。 此外,eVTOL 在环保和噪音控制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电力驱动实现了零尾气排放,对环境十分友好;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也比直升机小很多,在城市等对噪音限制严格的区域更具应用优势。
商业化进程:现状与挑战
(一)现状:蓬勃发展
近年来,eVTOL 的商业化进程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从国内外的 eVTOL 企业动态中,便能清晰地感受到这股发展热潮。
在国内,众多 eVTOL 企业不断传来好消息。时的科技与阿联酋企业 Autocraft 签署了高达 10 亿美元的采购协议,一次性拿下 350 架 E20 eVTOL 订单 ,这不仅是时的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彰显了中国 eVTOL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沃兰特航空也不甘示弱,与泰国泛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获得 500 架 VE25 - 100 天行 eVTOL 的采购订单,订单金额达 17.5 亿美元,刷新了中国高等级客运 eVTOL 最大单笔订单纪录 。
融资方面同样成果丰硕,沃兰特航空在 2024 年融资活动频繁,完成了多次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 1.5 亿美元,为其产品研发、适航取证和商业化推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华羽先翔在 2025 年 1 月宣布完成 Pre - A 轮融资,这是其在短短 3 个月内完成的第 3 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全倾转构型鸿鹄 Mark1 的研发以及适航取证与商业化落地 。蓝霄航空在半年内完成天使轮、天使 + 轮及天使 ++ 轮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近亿元,创下国内低空经济领域早期项目融资速度和金额新纪录,这家专注于大型增程式倾转旋翼 eVTOL 飞行器研发制造的企业,正凭借资金的助力快速推进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 。
在国际上,美国的乔比航空(Joby Aviation)发展势头强劲,其研发的 S4 eVTOL 预计将于 2025 年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适航认证 。乔比航空积极扩建工厂,计划提升产能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其股价也因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大幅飙升 。这些企业的订单获取、融资成功以及产能扩张等举措,都表明 eVTOL 商业化正稳步向前推进,市场对 eVTOL 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态势十分乐观。
(二)挑战:困难重重
尽管 eVTOL 商业化进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前行的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
首先是成本之困。eVTOL 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前期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到后期的样机制造、测试验证,每一个环节都耗费不菲。而且,由于目前 eVTOL 还未实现大规模量产,零部件的生产规模小,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以电池为例,eVTOL 需要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电池,而这类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本身就很高 。此外,为了满足航空安全标准,eVTOL 在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要求极高,这也进一步推高了成本。要降低成本,就需要实现大规模生产,但在当前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打开、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生产谈何容易,降本难度极大。
技术瓶颈也是一大挑战。电池续航问题一直是 eVTOL 发展的短板,目前的电池技术限制了 eVTOL 的航程,难以满足一些长距离出行或物流配送的需求。以常见的锂离子液态电池为例,其能量密度集中在 200 - 300Wh/kg,仅能支撑 eVTOL 进行短距离航行 。安全性能方面,虽然 eVTOL 在设计上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但由于其飞行环境复杂,仍存在一定风险,如遇到恶劣天气、设备故障时如何保障安全。飞行稳定性同样不容忽视,eVTOL 在垂直起降和飞行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多个旋翼或倾转部件,对飞行控制系统的要求极高,一旦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飞行事故。
基础设施滞后也严重制约着 eVTOL 的商业化。起降场地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eVTOL 需要专门的起降场地,如城市中的楼顶停机坪、低空机场等,但目前这类场地的建设还远远不够 。充电设施不完善也影响着 eVTOL 的使用便利性,不像传统汽车那样在加油站随处可加油,eVTOL 的充电时间长,充电桩分布少,这限制了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范围。空域管理也是一个难题,随着 eVTOL 数量的增加,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低空飞行空域,确保飞行安全和有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法规与监管空白同样不容忽视。目前,针对 eVTOL 的相关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在适航认证、飞行许可、运营监管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这使得 eVTOL 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运营过程中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和成本。没有完善的法规监管,消费者对 eVTOL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会心存疑虑,不利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最后,市场接受度待提高。公众对 eVTOL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疑虑,毕竟这是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人们对其技术原理和运行机制了解有限,担心在空中飞行时会出现故障或事故 。此外,eVTOL 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无论是乘坐费用还是购买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有一定门槛,这也限制了其市场普及程度。要提高市场接受度,不仅需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安全保障,还需要通过宣传和推广,让公众更好地了解 eVTOL 的优势和安全性。
未来可期:机遇与前景
(一)技术突破带来曙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eVTOL 未来在技术突破方面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在电池技术领域,固态电池的研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像欣界能源开发出能量密度突破 450Wh/kg 的高能量高安全锂金属固态电池原型 ,这一成果让 eVTOL 看到了大幅提升续航能力的希望。亿航智能与欣界能源联合研发的高能量固态电池,使 EH216 - S 的续航时间显著提升 60% 至 90% ,成功完成单次不间断飞行测试,达到 48 分 10 秒,这一技术突破为 eVTOL 的长距离飞行提供了有力支撑。除了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氢燃料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零排放等优点,若能在 eVTOL 上实现有效应用,不仅能解决续航问题,还能进一步提升其环保性能 。
材料科学的进步同样为 eVTOL 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其高强度、低密度的特性,在 eVTOL 制造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例如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 eVTOL 飞行汽车 GOVY AirJet,整机结构 90% 采用碳纤维,重量仅为传统汽车车身的三分之一,续航有望提升至 400 公里 。这种材料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减轻 eVTOL 的重量,提高飞行效率,降低能耗。未来,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创新,更多高性能、低成本的材料将被应用到 eVTOL 中,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的融合,也将为 eVTOL 带来质的飞跃。AI 技术可以帮助升级 eVTOL 感知系统,实现远距离小目标识别、复杂环境融合感知及高精度三维重建,保障精确起降 。通过多目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再结合 AI 算法,eVTOL 能够更加精准地感知周围环境,提前规避障碍物,应对复杂的飞行情况,大大提高飞行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比如,在遇到恶劣天气时,AI 系统可以实时分析气象数据,自动规划最佳飞行路线,确保 eVTOL 安全抵达目的地。
(二)市场需求广阔
eVTOL 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城市通勤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eVTOL 能够避开地面交通拥堵,实现快速的点对点出行。想象一下,在早晚高峰时段,当地面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时,你可以乘坐 eVTOL,从城市的一端迅速抵达另一端,大大节省出行时间。据相关研究预测,单台 eVTOL 每年可帮助使用者节省 148 小时的拥堵时间 ,这对于生活节奏快的城市居民和商务人士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旅游观光领域,eVTOL 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带领游客从空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提供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比如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张家界的奇峰异石、桂林的山水风光,游客乘坐 eVTOL 能够从空中俯瞰,将美景尽收眼底,这种独特的观光方式将吸引大量游客,为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物流配送领域同样潜力巨大。eVTOL 可以在城市中实现快速、高效的货物配送,尤其是对于一些紧急物资和生鲜产品的配送,能够大大缩短配送时间,保证货物的新鲜度和及时性。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eVTOL 还可以作为重要的物流运输工具,解决物资运输难题 。
(三)政策支持注入强心剂
国家和地方对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为 eVTOL 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国家层面来看,自 2023 年下半年起,一系列政策法规密集出台。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2024 年 3 月,其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定位为 “新增长引擎” 。同期,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 (2024—2030 年)》,提出到 2030 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各个领域,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 。
在空域开放方面,2023 年 11 月民航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在真高 300 米以下画设 G 类非管制空域 ,这为 eVTOL 的飞行提供了更多的空域资源,降低了飞行限制。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广东省设立 100 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规划建设 10 个以上通用机场和 200 个以上无人机起降点 ;四川省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划设 3000 平方公里低空飞行试点空域,简化审批流程,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 ;浙江省开发 “浙里飞” 低空智联网平台,实现飞行计划申报、空域动态调配等一站式服务 。这些政策的出台,在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空域管理等方面为 eVTOL 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着 eVTOL 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结论:梦想照进现实?
eVTOL 商业化落地的征程,既充满了挑战,也蕴含着无限的机遇。它绝不是简单的 “富人玩具”,而是未来交通领域的重要变革力量 。尽管当前面临着成本、技术、基础设施、法规和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eVTOL 的未来前景依然十分光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eVTOL 将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为我们的出行和物流等领域带来全新的体验 。
免责声明: 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编写于此只是为了传递行业资讯,如有误差欢迎指正,如有侵权请添加作者微信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