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导读:
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8/content_7038144.htm)中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培育消费新场景”,将其列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33.8%,这一增速远超同期多数传统产业。
低空经济作为融合航空、信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它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更能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路径。
——低空不再是界限,而是城市发展的新维度。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形态,以其立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性,完全契合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突破传统二维空间限制,通过三维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为城市提供新的发展维度。低空经济具有高效集约的特性,能够显著提升城市运行效率,降低空间资源消耗,符合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同时,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融合带动性强,能够有效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城市动能转换提供新引擎。建议将低空经济发展纳入城市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低空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定期评估发展成效。
一、优化城市体系中的低空经济赋能
低空经济通过构建立体交通网络,能够有效增强城市群、都市圈的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其优势在于突破地理空间限制,缩短城际通勤时间,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低空交通体系可与地面交通形成互补,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系统,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对于中小城市和县城,低空经济可以弥补传统基础设施不足,通过无人机物流、应急保障等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建议在城市群规划中统筹布局低空交通基础设施,构建标准化起降场网络体系,建立区域协同的空域管理机制,推动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衔接,完善低空交通运营服务标准。
二、培育城市新动能中的低空经济作用
低空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为城市培育新增长点提供重要支撑。其产业带动效应显著,涵盖航空器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空域管理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无人机、eVTOL等载体,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落地,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低空经济还能够盘活城市空间资源,通过立体化利用屋顶、地下空间等,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为城市更新提供新路径。
建议设立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区别于千篇一律的产业制造概念园区,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融合场景测试验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产业孵化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三、营造高品质空间中的低空经济应用
低空经济通过提供新型服务方式,显著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便利度。在住房领域,无人机技术可用于建筑巡检、安全监测、物料运输等环节,提高住房建设和管理水平。在社区服务方面,无人机配送能够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医疗急救、生活配送等便民服务。低空交通为城市通勤提供新选择,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低空经济还能够增强城市应急保障能力,通过无人机快速响应,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建议将低空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建设标准,完善低空服务网络布局,制定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强低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低空服务与现有公共服务体系深度融合。
四、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低空经济贡献
低空经济通过绿色技术应用和集约发展模式,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电动航空器实现零排放运行,与传统交通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环保优势。无人机技术能够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实现大气、水体等环境要素的立体化监测,提高环境治理精准度。低空经济还促进资源节约利用,通过优化物流路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在生态保护领域,无人机技术可用于生态监测、物种保护、植树造林等工作,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能力。
建议制定低空经济绿色标准体系,推广电动/氢能源等新能源航空器应用,建立低空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绿色低碳激励机制,将低空经济纳入城市碳减排体系。
五、增强城市韧性中的低空经济价值
低空经济通过增强城市立体化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在基础设施安全领域,无人机技术可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巡检,提高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在安全生产方面,无人机可应用于危险区域监测、应急救援等场景,降低安全风险。在公共卫生领域,无人机能够提供快速物资配送、环境消杀等服务,增强疫情防控能力。在防灾减灾方面,低空装备可提供灾情勘察、应急通信、物资投送等支持,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建议建立低空应急救援体系,完善低空装备配备标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动低空技术与城市安全防控系统深度融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六、促进文化繁荣中的低空经济功能
低空经济通过创新文化展示和保护方式,为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新载体。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无人机技术可实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高保护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在城市风貌塑造方面,低空视角为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提供新维度,助力特色风貌建设。在文化传播领域,无人机表演等新型展示方式,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低空经济还能够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低空观光、航空体验等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建议将低空技术应用于历史文化保护全过程,建立数字化保护档案,规范低空文化活动管理,培育低空文旅新业态,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七、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低空经济作用
低空经济通过增强城市立体化感知能力,显著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低空监测网络可弥补地面监控盲区,实现城市运行全时空监测,提高治理精准性。无人机技术能够提升执法效率,实现快速响应和精准处置。低空数据资源为城市决策提供支撑,通过多维数据融合分析,增强治理科学性。低空经济还促进治理方式创新,通过公私合作等模式,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建议建设城市低空感知系统,完善低空数据采集和应用规范,推动低空技术与城市大脑融合,推进可复用公服场景“一网通飞”,注重平战结合、平急两用,创新低空治理应用场景,加强低空数据安全保障。
结 语
为确保低空经济有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实施保障体系。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快空域管理、运行安全、数据管理等方面立法,制定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起降场、通信导航、能源补给等设施,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强化技术创新支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培育产业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协同,打造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推进开放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建议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开展试点示范,完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