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心举行了一场聚焦低空经济的政策解读暨供需对接会。成都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科技局等市级部门代表与18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事业单位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成都低空经济如何“飞”得更高更稳。会议围绕《成都市加快提升低空飞行能力培育低空经济市场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展开深入讨论。这份文件让企业明确了政策申报路径,为成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政策护航: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空域范围,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为推动这一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产业发展,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于近期印发了《成都市加快提升低空飞行能力培育低空经济市场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份政策文件围绕基础设施、服务监管、应用场景和产业支撑四个方面,推出了14条具体措施。政策支持力度显著。新建通用机场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补助,起降场每个最高补贴50万元。对获得适航取证的企业,按eVTOL航空器1500万元、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500万元、中型300万元的标准给予资金奖补。实施细则:让企业吃下“定心丸”此次会议解读的《实施细则》为政策落地提供了明确指南。文件规定了政策申报的具体信息,包括事项内容、主管部门、责任处室、联系方式、支持对象、支持标准、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企业可通过成都市“天府蓉易享”智能服务平台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大大提高了政策可及性和便利度。纵横股份作为成都本地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在会上表示:“无论是相关政策条款还是申报细则,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从资金补贴层面看,扶持力度挺大。”应用场景:21条需求清单释放市场机遇对接会上发布了《成都市低空经济创新场景需求清单》,共包含21条需求信息,场景建设地点涉及成都东部新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温江区、金堂县等多个区域。从应用领域看,这些需求涵盖低空应急、低空物流、低空警务、低空经济产业互联网平台等多个领域,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市场信号和商业机会。成都正在重点聚焦“低空+物流”、“低空+文旅”、“低空+交通”、“低空+巡检”四大方向,大力发展政务巡查巡检,打造物流配送体系,创新培育交旅融合业态。市场前景:万亿级赛道加速布局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面对这个万亿级市场,全国不少城市正在积极抢滩布局。成都市按照“快起步、飞得起、管得住、发展好”总体思路,坚持“空域端”、“产业端”、“应用端”同向发力,加快探索低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2025年6月19日,成都还在彭州市“天空之眼·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举行了低空经济产业应用场景对接会,成功签约了14个低空经济核心领域项目。产学研协同:构建低空经济生态体系成都低空经济发展得益于产学研协同创新。2025年8月26日,中国科学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创新研究院签订了低空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合作方将聚焦低空智能交通管控模型、无人机适航认证技术、高能量密度电池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并立足天府新区开发建设低空智联网示范区。合作方还计划对四川省76家飞手培训机构开展统一标准的人才培养,将培训、体验、应用融于一体,形成人才与产业聚集效应,建立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政企同心: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建设处负责人表示,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用好政策促进带动作用,增强工作合力,持续加强政策跟踪问效。确保符合条件的相关单位能够方便快捷、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策红利,共同努力推动成都市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在全国低空经济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成都通过政府搭台发布机会清单,推动低空经济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匹配,让城市成为低空经济的“试验场”,培育产业生态。随着政策细则的明确和应用场景的开放,成都低空经济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企业代表们带着政策“答案”离开会场,他们眼中是对未来发展的清晰规划和对市场机遇的坚定信心。成都低空经济即将振翅高飞。搜集、整理、编辑:李萌,责任编辑:张璐商务推广、资讯发布、人物访谈、产品展示,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