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一场代码与工业的变革正悄然重塑全球产业格局。2025年,在班加罗尔举办的Realize LIVE亚太峰会上,西门子宣布在这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其印度软件团队规模突破1万人,正式成为这家百年德企全球最大的软件研发中心。这意味着,在西门子数字工业部门2.8万名软件专业人员中,印度团队已独占超过三分之一,规模甚至超越德国本土。
不止是规模,更是战略重心的大转移
印度早已不再是“成本优化的外包基地”。西门子技术与服务公司(STS)首席执行官Pankaj Vyas直言:“印度不再只是一个延伸中心,它是西门子全球数字化战略的核心。” 从早期的GSM和3G开发,到如今主导Xcelerator数字平台、数字孪生、AI工业解决方案,班加罗尔已成为西门子创新引擎的核心动力。
2025财年第三季度,西门子每股收益高达2.93欧元,超出市场预期10.87%,营收19.38亿欧元,集团订单同比激增28%。这背后,软件业务贡献显著。资本市场也投下信任票——财报发布后,西门子股价应声上涨2.58%。
“软硬结合”的东方战略
除了1万名软件工程师,西门子在印度还布局了30个制造基地,这些基地既是本地化生产的关键,也已成为面向全球的出口中心。这种“软件研发+高端制造”的双引擎模式,正推动西门子从一家传统工业巨头,转向软件驱动的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Roland Busch明确表示,西门子目标是使软件和数字服务在销售额中的占比翻倍至20%。
西门子积极借助印度人才优势推进其数字孪生战略,这一战略甚至迫使竞争对手斥资数十亿美元追赶。印度的研发成果已反哺全球——例如,本地开发的Circularity 360系统能精确计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已被德国大众和巴斯夫采用。此外,西门子还积极与微软等巨头合作,探索生成式AI在工业场景的应用,例如通过自然语言编程简化车间机器人的操作。
尽管成绩亮眼,西门子的印度战略也并非高枕无忧:
- 地缘政治紧张与贸易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投资情绪;
- 全球供应链中断对本地化价值链构成挑战;
- 第四季度预计2-2.5亿欧元的重组成本,也预示着战略调整带来的短期阵痛。
对中国制造的启示
西门子的印度战略为中国工业软件发展提供了参照。当前,中国高端CAD市场85%的份额仍被海外巨头垄断。但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丰富的数字化新场景(如新能源汽车、光伏、无人机),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2025年7月,深圳泊松软件与武汉天喻软件的合并传闻,就被视为打造“中国版达索系统”的可能尝试。
班加罗尔这一万名软件工程师,不仅代表着西门子的东方战略,更象征着全球工业价值链条的重构——未来已来,它正由代码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