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电力,已经成为当下社会运作的“血液”,但传统的火力发电及核能发电灵活度极差,加上日益提升的环保需求,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也在日益攀升。而储能的发展,便可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并网挑战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已成为全球共识。巴尔干成储能热土近年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巴尔干国家正通过政策推动、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加速布局储能领域,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并网挑战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与此同时,区域市场整合进程因“巴尔干光伏与储能峰会”的召开而进一步提速。2025年,保加利亚设定了建成10 GWh电池储能系统(BESS)的国家目标,并通过欧盟资助的“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储存基础设施”(RESTORE)计划,已批准82个储能项目,总容量达9.7GWh,远超原定3GWh目标,总投资超11.5亿列弗(约合49亿人民币)。这些项目覆盖电网侧、工商业及社区级储能,例如其中一个单体项目为西南部拉兹洛格市的25MW/55MWh电池储能电站,由科华数能与东欧EPC企业合作建设。最大项目为布尔加斯(Burgas)500 MWh项目,获补贴9 000万欧元。塞尔维亚则主要以用户侧储能为突破口,Hua Power等企业在农场和休闲农庄部署光储系统,通过“自发自用+离网备电”模式提升电力自给率,项目覆盖30kW/60kWh至60kW/129kWh等多种规格。同时塞尔维亚的输电系统运营商EMS正制定辅助服务市场规则,计划启动容量拍卖,以整合储能至电力系统。其中Fortis Energy的180 MW太阳能项目配套36 MWh储能,首批BESS并网申请也已提交。政策上,塞尔维亚通过《2021-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行动计划》设定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5%的目标,并提供最高30%的分布式储能补贴。2025年,塞尔维亚计划开放辅助服务市场,允许储能参与二级和三级调节,并考虑在下一轮可再生能源拍卖中纳入储能配额,以市场化机制激活储能价值。克罗地亚重点在推进光伏与储能协同项目,如Bokšić的99MW光伏电站配套70.8MWh储能系统,旨在提升电网稳定性并满足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比36.4%的目标。同时,该国首个66 MW公用事业级BESS项目将于2025年投产,政府启动5亿欧元支持计划,重点提升电网灵活性。作为2025年“巴尔干光伏与储能峰会”主办方,克罗地亚计划推动跨境电力互联与标准统一,促进区域市场融合。其他一些巴尔干地区国家,例如北马其顿,2025年新《能源法》要求可再生能源项目配置20%储能,拟建3.6亿欧元电池制造基地。阿尔巴尼亚的Vega Solar与印度企业合作建设100 MW锂电工厂,应对水电依赖和季节性干旱风险。而斯洛文尼亚更是早在2019年便投运了东南欧首个电网级BESS(12.6 MW/22 MWh),开发商NGEN储备项目达1.6 GWh。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欧洲负电价频现,包括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多次出现日内价差超过110 欧元/MWh,电池储能套利空间达欧洲第一,这吸引了更多储能项目的落地。此外,欧盟推出政策要求2030 年前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欧盟各国需在2026年前完成与欧洲大陆电网的同步并网,储能被列为必选项。东盟推动储能及清洁能源互联互通不仅是欧盟在大力推进电网同步并网,东盟也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有消息称,东盟各国能源部长将于 2025 年 10 月正式签署《东盟电网实施谅解备忘录》(MOU),如果协议达成,将有助于推动区域储能及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东盟电网构想自1997年提出以来,历经《2016-2025年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等阶段,目前已完成16个双边互联项目中的7个。此次签署的备忘录是东盟能源共同体框架下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标准化规则破解成员国间电力市场碎片化问题。从技术上来看,电网接入标准涵盖50/60 Hz自动同步、±800 kV直流互联、通信协议IEC 61850-9-2等13项强制条款。储能系统上首次将BESS纳入互联技术规范,规定一次调频死区≤36 mHz、爬坡率≥ 1 MW/s、SOH≥ 80 %的并网门槛。包括频率整合,如泰国/老挝的50Hz与菲律宾的60Hz,电压协调(越南220kV、马来西亚275kV、印尼500kV)及调度协议,参考欧洲ENTSO-E模型建立实时平衡机制。一旦打通,将有助于余缺互济能力提升,例如老挝计划2025年向邻国出口1.48万MW电力,其中泰国9000MW、越南5000MW,通过区域电网可缓解越南南部光伏弃电与北部缺电并存的矛盾。印尼计划到2050年新增350-550GW光伏装机,其富余电力可通过跨境电网输送至电力缺口较大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此外,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60MW/82MWh电池储能电站通过整合生物质能与储能,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0万吨,成为区域调峰标杆。值得一提的是,在东盟电网并网项目中,中国企业有望主导技术方案,例如采用阳光电源 PowerTitan 2.0 储能系统、华为智能光储系统等,推动区域构网型储能技术应用。当然,由于一些国家的本土化需求,例如马来西亚要求跨境绿电项目至少30%组件本地化采购,因此阳光电源与MSR-GE合作的100MW/400MWh储能项目采用东南亚工厂+本地EPC模式。东盟电网MoU 2025把原来松散的双边交易升级为“统一市场+统一标准+绿色金融”三位一体的新框架,储能将从项目级跃升为区域级核心调节资源,带动15 GWh以上的新增需求,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和资本未来五年在东南亚最大的红利窗口。小结随着全球碳中和的既定目标,不仅是大国在积极转型,拥抱清洁能源,小国也开始抱团发展。这将促进全球储能的爆发式增长。而中国通过技术输出、金融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深度参与其中,其成功实施不仅关乎能源转型效率,更将重塑巴尔干、东南亚地缘经济格局。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更多热点文章阅读AI 大年,传感器狂欢!三大传感器企业H1:最高营收超37亿,一家首度盈利华为云架构大调整,波及千名员工,All in AI能否扭亏为盈从GPU到ASIC,AI服务器电源芯片爆发!全球人形机器人首个10000台大单!竟不是优必选或宇树?DeepSeek V3.1发布!拥抱国产算力芯片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