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项目发电量超1亿度

电子发烧友网 2025-09-04 07:00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浪潮中,储能技术作为连接间歇性新能源与稳定电网的关键纽带,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近日,这一领域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国内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宝池储能站累计充放电量正式突破1亿度,为我国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宝池储能站坐落于风光旖旎的云南文山,今年5月份正式运营。作为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项目其装机容量达到400兆瓦时,这意味着在满负荷状态下,它可以为数十万家庭提供数小时的电力支持;而每年5.8亿度的调节电量,更是相当于27万户居民一整年的用电总量,这样的调节能力在保障区域电力供需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调节电量中,绿电占比高达98%,完美契合了我国双碳目标的发展要求。

支撑宝池储能站高效运行的核心,是其创新性采用的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混合储能技术。在传统储能领域,单一电池技术往往面临难以兼顾的短板: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快,但成本相对较高,且在大规模长时间储能场景下循环寿命存在局限;钠离子电池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资源储量也更为丰富,但能量密度和响应速度与锂电池存在差距。

而宝池储能站通过精妙的系统设计,让两种电池技术实现了优势互补——锂电池负责应对电网的快速响应需求,在用电高峰时段迅速释放能量;钠离子电池则承担起长时间储能的重任,在夜间或新能源发电充足时进行大容量存储,这种快慢结合的模式彻底打破了单一储能技术的应用瓶颈。

得益于混合储能技术的创新,宝池储能站展现出了卓越的运行灵活性与性能优势。它能够根据电网需求灵活切换慢充慢放、快充慢放、快充快放等多种工作模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电力调节需求。数据显示,其最大功率达到现有钠离子电池的3倍,响应速度更是提升至6倍

同时,云南作为我国水电大省,每年汛期都面临着水电消纳的压力,而宝池储能站的投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在丰水期,当水电发电量超过电网消纳能力时,储能站可以将多余的清洁电力储存起来;到了枯水期或用电高峰时段,再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到电网中,实现水电的时空转移,既提高了水电资源的利用率,又减少了能源浪费。

从全球范围来看,能源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储能技术的创新水平将直接决定各国在新能源赛道上的竞争力。宝池储能站的成功运营,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储能领域的技术话语权,更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资讯配图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储能
more
2025年全球及中国分布式储能系统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储能技术多样化「图」
2025年安徽省宣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落实“2+3+4”产业链专班“七个一”工作机制,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产业赛道[图]
中国储能开启“反内卷”
GGII:8月储能EPC/系统开标21.6GWh,赣锋锂电位居系统中标榜首
2025年全球及中国储能电池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大容量电芯已成为储能产品的主要迭代方向「图」
中国领衔,全球首个储能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立项
2025年中国储能电芯产业链图谱及投资布局分析
电网互联催生储能热,巴尔干vs东盟,谁是全球储能增长新引擎
碳化硅+液冷+构网型,储能逆变器三大黑科技重塑全球电网稳定性
富士康储能基地落户郑州航空港 预计第四季度首批投产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