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L芯片:光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技术引擎

电子发烧友网 2025-09-01 07:00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2025年,全球光通信产业迎来技术迭代的关键节点。泽达半导体宣布实现100G PAM4 EML芯片量产,标志着中国在高速光模块核心器件领域突破海外垄断。与此同时,华工科技光电子研创园一期项目投产,规划年产4000万只800G/1.6T光模块,其中EML芯片作为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决定光模块的传输效率与成本。

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EML芯片正从单一的光通信器件演变为AI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撑,其技术突破与市场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全球数据传输的未来。

EML芯片的技术内核与AI场景适配

EML(电吸收调制激光器)芯片通过单片集成激光二极管与电吸收调制器,实现了光信号的纳米级超高速开关。其核心优势在于高速调制、低啁啾与高集成度:调制速度可达40Gbps以上,啁啾系数低于传统直接调制激光器(DML),支持10公里以上中长距离传输,且单芯片结构使光模块体积缩小40%。例如,斑岩光子研发的差分驱动EML芯片,通过省略外置驱动芯片,将功耗降低30%,已应用于阿里云数据中心短距传输场景。

在AI算力集群中,EML芯片的价值更为凸显。800G/1.6T光模块需同时满足低时延、高带宽与低功耗需求,而EML芯片的调制带宽超过50GHz,可支持单波200G传输,显著提升GPU互联效率。以华工正源的1.6T硅光模块为例,其内置的EML芯片通过三维集成技术,将空间利用率提升50%,单模块功耗降低28W,直接降低了AI训练集群的电力成本。此外,EML芯片的波长稳定性优于硅光方案,在跨省骨干网传输中可提升60%的传输距离,降低40%的单比特成本。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材料与工艺的创新。泽达半导体采用单脊波导结构与单对接再生生长技术,简化了传统EML的制造流程,使3英寸晶圆良率提升至92%,3dB带宽达54GHz,TDECQ(传输色散眼图闭合代价)低于3.0dB,完全符合IEEE标准。而长光华芯发布的200G EML芯片,通过优化InGaAsP多量子阱带隙,在25°C至70°C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性能稳定,填补了国内高速EML芯片的空白。

市场格局重塑:国产替代与生态竞争

全球EML芯片市场呈现“日美主导、中国突围”的格局。2024年,全球EML激光芯片市场规模达37.1亿元,中国市场规模为12.0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7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23%。日本三菱电机、美国Lumentum与芬兰Hisilicon占据高端市场,而中国厂商正通过“技术突破+生态协同”实现反超。例如,源杰科技凭借25G EML芯片量产能力,获得华为与英特尔订单,其100G EML芯片已进入800G光模块供应链。

国产替代的驱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政策支持,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低功耗光模块需求,硅光与EML技术均获得专项基金;二是产业链协同,华工科技通过投资云岭光电,实现了25G至100G光芯片的自主可控,将交付周期从数月压缩至数周,成本降至原来的1/5。2025年,国内EML芯片产能扩张显著,斑岩光子晶圆良率达92%,预计三季度供应紧张局面将缓解。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EML芯片成本高昂,单颗100G芯片成本超50美元,且依赖磷化铟(InP)等稀缺材料,日本住友电工垄断全球90%的InP供应,地缘冲突可能导致价格波动。此外,硅光技术的崛起对EML形成冲击:2025年,硅光在800G模块中的占比将从15%提升至40%,1.6T模块中占比达80%。对此,中国厂商的应对策略包括:开发全集成方案(减少80%外围器件)、布局车用激光雷达等新兴市场(海外厂商如Lumentum已转向该领域),以及通过生态协同提升竞争力(如华为与源杰科技的技术合作)。

写在最后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重塑EML芯片的技术路径。一方面,AI算力需求推动光模块向3.2T甚至6.4T演进,EML芯片需进一步提升调制速度与集成度;另一方面,CPO(共封装光学)技术的成熟可能改变光模块形态,EML芯片需与硅光、薄膜铌酸锂(TFLN)等材料融合,以适应液冷散热与高密度互联需求。例如,天孚通信的1.6T光引擎订单增长50%,其核心组件正是EML与硅光的混合集成方案。

中国EML产业已从“技术突破”迈向“生态重构”。通过补链强链,华工科技培育了40余家链上企业,形成从芯片到模块的完整供应链;通过国际标准制定,源杰科技与斑岩光子正参与IEEE EML芯片测试规范修订,提升中国厂商的话语权。在算力基建浪潮中,国产EML芯片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其未来不仅是光通信的“隐形冠军”,更将成为AI时代数据高速公路的“基石”。

资讯配图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芯片
more
主编推介:《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丛书》|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
【公益案例展】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赋能教育公平、医疗普惠与无障碍社会
展商直击 | 迈存信息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算力解决方案引关注
国家发改委答澎湃:人工智能还将加快与元宇宙、低空飞行等前沿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AI治理周报·8月第四期】中国《“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发布;特朗普威胁对征收数字税国家实施关税与出口限制
【报告】2025年电力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创新技术及应用报告(附PDF下载)
聚焦6大行动重点行业领域 “人工智能+”配套细则将出
【教育】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革命: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兴趣与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报告】2025人工智能行业中期投资策略报(附PDF下载)
德媒《it-zoom》:人工智能投资回报速度快于预期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