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代》周刊正式发布年度“全球AI领域最具影响力100人”榜单(TIME100 AI 2025),华为创始人任正非、DeepSeek CEO梁文锋、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小马智行CEO彭军等多位中国科技领袖荣登榜单,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球影响力。
其中任正非、梁文锋和王兴兴被归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类别,同样在这一类别的还有xAI创始人埃隆·马斯克、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英伟达联合创始人黄仁勋和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等。
多年来,任正非推动华为在 AI 领域进行长期、高强度的投资,志在打造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在他的战略指引下,华为成功推出了昇腾(Ascend)系列 AI 芯片,作为算力底座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昇思(MindSpore)深度学习框架,为开发者提供高效开发工具;以及赋能千行百业的盘古(Pangu)大模型,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助力行业智能化转型。最新技术评估显示,华为昇腾 910C 在推理任务中的性能表现已达到英伟达 H100 芯片的 60%,标志着华为正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中国挑战美国技术主导地位的关键支柱。此外,华为还推出了基于自主芯片组打造的 CloudMatrix 384 人工智能系统,并持续完善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不断构建自身 AI 生态闭环 。
梁文锋同样入选 “领导者” 类别。他所带领的 DeepSeek 源于顶尖量化团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为 AI 领域的技术核心力量。早期,梁文锋坚持 “从零开始” 的自研路线,主导发布了多个国际一流的开源代码及语言大模型,在全球开发者社区中树立起卓越声誉。2025 年 1 月 20 日,DeepSeek 发布了 R1 模型,这是首个敢于挑战竞争对手 OpenAI 最新发布的开放权重模型的产品。它的出现,证明了中国仅用少量计算能力就能与全球最佳水平匹敌,在全球 AI 领域引发强烈关注。梁文锋在中国科技界素有 “价格屠夫” 之称,其发布的 R1 模型更是引爆了中国市场的大模型价格战,迫使百度、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将模型价格下调了 95% 以上,极大推动了大模型技术的普及应用 。
王兴兴作为全球具身智能(Embodied AI)领域的关键推动者,也跻身 “领导者” 行列。他最初以高性价比、高性能的 Go 系列四足机器人闻名,这些机器人以出色的稳定性和灵活的运动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动力机器人的技术门槛,并推动其商业化,在教育、科研、娱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王兴兴带领宇树科技全力投入通用人形机器人 H1 平台的研发。他致力于将最前沿的 AI 技术,如强化学习控制、大型多模态模型与机器人硬件深度融合,探索让机器人完成更复杂通用任务的可能。今年 1 月,数十台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上完成精准同步的舞蹈表演,向全球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而王兴兴的目光远不止于此,他期待机器人能真正赋能人类生活的各个维度,无论是家庭服务、工业应用还是农业生产场景 。
除了上述“领导者”,在其他类别中也有不少华人身影。
在 “开拓者(Innovators)” 类别里,小马智行创始人兼 CEO 彭军成功入选。他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核心人物。在他的领导下,小马智行不仅在技术上持续迭代其 AI “虚拟司机”,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更在商业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到 2025 年,公司的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在中国一线城市实现了大规模、常态化的 “全车无人” 商业运营,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全新选择;同时其 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业务也在干线物流上进入了商业化阶段,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成功将自动驾驶从愿景变为了切实的运力服务 。
“思想者(Thinkers)” 类别中,清华大学教授薛澜入选。他身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为 AI 治理与公共政策层面做出突出贡献。薛澜担任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是国内 AI 伦理规范、治理原则和发展战略的核心设计者之一。他深度参与并影响了 AI 法规框架的制定,从政策层面引导 AI 技术健康发展;并积极与国际社会进行 AI 治理对话,致力于在全球层面推动建立一个负责任、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保障 AI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符合人类利益 。
可以看出,本届榜单中,中国入选者覆盖芯片、算法、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且多数为首次登榜。《时代》指出:“与三年前相比,中国AI企业已从‘技术模仿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尤其在开源生态、硬件制造、垂直场景落地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END

往期精选:

请点下【♡】给小编加鸡腿
